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浮世钉 > 第159章 迷失的阴影

第159章 迷失的阴影(1 / 2)

在璀璨的成功光环与外界不绝于耳的赞誉声中,林薇仿佛步入了一条由鲜花与掌声铺就的隧道,初时令人振奋,久而久之,却发觉这隧道悄然弯曲、倾斜,不知不觉间,已然偏离了最初的航向。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心态的基底,正在发生一场缓慢而深刻的嬗变。

曾经,那些来自行业巨头、权威媒体的赞美,会让她心生警惕,告诫自己需保持清醒。她会仔细甄别其中的诚意与浮夸,会将过誉之词当作善意的鼓励,而非真实的刻度。然而现在,当她每日踏入“棱镜”科技那座日益气派的办公楼,穿过员工们敬畏与仰慕的目光走廊,听着会议室里合作伙伴不吝辞藻的推崇,她开始习惯于这种被仰望的视角。起初那丝微妙的局促感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接受,仿佛这一切都是她与“棱镜”应得的冠冕。

这种心态,如同无形的气流,悄然浸润到她的行为举止之中。在谈判桌上,她依旧专业、敏锐,却能让人清晰地感知到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更强的优越感。她说话的节奏变得更具主导性,反驳的措辞更加不容置疑,那份源于自信的锋芒,渐渐镀上了一层名为“自负”的金属光泽。她不再总是耐心倾听对方冗长的背景陈述,有时会不自觉地用指尖轻敲桌面,或用简短的总结打断对方,认为那是在“提高效率”。

对内,她对自己一手组建的团队,要求也愈发严苛。她依然追求卓越,但容忍失误的阈值却大幅降低。一次方案汇报中的数据疏漏,在她看来不再是需要共同改进的学习过程,而是下属“专业性欠缺”和“态度松懈”的证明。她会当众提出尖锐的批评,语气冷峻,不再顾及年轻员工瞬间涨红的脸庞。会议室里的空气时常因她的不满而凝固,那种低气压,让曾经的伙伴们感到压抑和陌生。

更深处的变化,发生在她对商业策略的权衡上。一些非原则性的、本可以稳妥行进的决策节点上,她开始不自觉地倾向于选择那条更激进、更能快速见到爆炸性成果的路径。当有下属谨慎地提出,某种营销手段或许游走在灰色地带,或某个技术应用方案虽然短期效果显着,但可能损害部分用户体验时,她会微微蹙眉,用“市场不等人”、“竞争环境残酷”或者那句她近来频繁使用的“效率优先”来驳回异议。她并未察觉,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某些她曾无比珍视并引以为傲的底线,正被一点点地侵蚀、磨薄。

这种心态的集中爆发,发生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国际品牌客户——“阿尔忒弥斯”身上。拿下“阿尔忒弥斯”,不仅仅意味着一笔可观的收入和一次成功的商业合作,它更是一个强大的象征,一个“棱镜”科技真正跻身国际顶尖平台行列的认证。然而,对方的条件也近乎苛刻:远超常规的保密条款,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交付周期,以及伴随巨额违约金的惩罚性条款。

项目评估会上,气氛凝重。沈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理由直接而务实:“林总,‘阿尔忒弥斯’的象征意义我理解,但他们要求的核心技术接口,以我们现有的架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稳定实现。强行上马,要么是牺牲系统长期稳定性,要么就是交付一个充满隐患的半成品。风险系数太高了,这已经不是挑战,而是赌博。”

秦悦也从市场和法律角度表达了担忧:“对方的态度非常强硬,几乎不接受任何核心条款的修改。如此短的周期,意味着我们需要投入所有优质资源,这会严重挤压其他重要项目的空间。而且,违约金条款设置得极为严密,一旦出问题,我们的财务压力会非常大。我认为,放弃或者至少推迟到我们技术准备更充分时再谈,是更理性的选择。”

团队的其他核心成员也大多面露难色,沉默中表达着相似的疑虑。

然而,此刻的林薇,几乎能想象到签约成功后,业界那震惊与艳羡的目光,能预见到“棱镜”科技因此而被抬升到的全新高度。一种“必须拿下”、“非我莫属”的强烈冲动,在她胸中炽烈地燃烧,压过了那些理性的声音。她看到的,不仅仅是合同本身,更是合同背后那座象征着无上荣光的奖杯。

“风险和机遇永远是并存的。”林薇环视全场,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阿尔忒弥斯’选择我们,本身就是对我们实力的最大认可。如果连这样的挑战都不敢迎接,‘棱镜’谈何走向世界?技术难点,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攻克!资源不够,就协调所有能协调的力量!这个项目,必须拿下,也必须成功!有任何责任,我来承担。”

她力排众议,近乎独断地拍板,签下了那份沉甸甸的合同。

项目启动的号角,吹响的却是一段混乱而痛苦的序曲。正如沈浩所预见的,技术难点如同顽固的礁石,在急流中不断显露,团队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却似乎总是在原地打转,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为了赶工期,各部门疲于奔命,沟通成本急剧上升,内部摩擦不断。原本精细的预算以惊人的速度被吞噬,严重超支的警报频频拉响。

面对困境,林薇没有首先反思自己决策的冒进,反而将焦虑和压力加倍倾泻到项目团队身上。她召开紧急会议的频率越来越高,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为什么进度这么慢?”“别人的团队能做到,为什么你们不行?”“我不要听借口,我只要结果!”她甚至在一次高层协调会上,因为一个技术衔接的延迟,公开指责沈浩领导的技术部门“支持不到位”、“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