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浮世钉 > 第106章 修补与共识

第106章 修补与共识(2 / 2)

“因为我们要先活下来!”林薇打断他,目光骤然变得灼灼逼人,她身体微微前倾,一股属于领导者的强大气场自然流露,“沈浩,你看清楚,我们的对手不是街角的咖啡馆,是‘寰宇科技’,是徐天!他手握着我们无法比拟的资金池,他正在用纯粹的资本力量碾压我们!他想看到的,恰恰就是我们为了追求技术理想,不顾一切地把所有资源都投入进去,然后资金链断裂,不攻自破。那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我们跳进去,就是正中他下怀!”

她猛地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指尖快速滑动,调出了财务总监秦悦下午刚刚更新完成的现金流预测模型,将屏幕转向沈浩。“你看,”她的手指点着屏幕上那条如同悬崖坠落般触目惊心的红色预警曲线,“如果完全按照你提交的预算方案执行,不需要太久,三个月后,我们的账户就会亮起红灯。到时候,别说新的GpU服务器集群,连下个季度全体员工的工资都可能发不出来!员工会人心惶惶,开始流失;客户会察觉到我们的困境,产生恐慌,动摇信心;而徐天,他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毫不犹豫地扑上来,给予我们最后一击。沈浩,你告诉我,到了那个时候,你的技术,你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幽灵项目’,纵有通天之能,又还有什么意义?它们能变成面包,还是能变成支付服务器租金的钞票?”

沈浩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林薇的手指,落在那条代表公司生命线的红色曲线上。他擅长的是代码世界里严谨清晰的逻辑,是架构的精巧与算法的优化,对于财务数据的敏感性和背后所代表的残酷现实,他的理解远不如林薇深刻和直接。那刺眼的红色,像一盆冰水,猝不及防地浇在他因技术热情而有些过热的大脑上,让他瞬间清醒了不少。他的眉头紧紧锁住,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

看到沈浩的表情变化,林薇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她放缓了语速,声音变得更具解释性,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也像是一位需要与战友统一思想的指挥官。“我明白,技术的领先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这一点,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但投入需要策略,需要节奏,更需要审时度势。”她用手指轻轻点着预算申请中被她重点圈出并砍掉的部分,一条一条地,如同抽丝剥茧般进行分析。

“比如这个,”她指向关于采购高端GpU集群的条目,“我知道,本地部署的物理集群,性能损耗最小,管理最方便,是你理想中的研发环境。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先退一步,采用云端租赁+深度优化现有算法的方式作为过渡?我让秦悦初步测算过,这样做的成本,可能只有直接采购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而通过你和团队对算法的极致优化,实际效能或许能达到我们现阶段需求的八成以上。这并非放弃追求,而是策略性的迂回。等我们的现金流变得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或者当‘幽灵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足以改变战局的进展,确实需要更庞大、更专属的算力支持时,我们再回过头来投资建设自己的集群,是不是更稳妥,风险也更低?”

她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沈浩的反应,见他虽然依旧沉默,但眼神中的抗拒已被专注的思考所取代,便继续指向下一个问题点。

“还有这里,关于引进数位顶尖人工智能专家的招聘计划。沈浩,我毫不怀疑你的眼光,我知道人才难得,尤其是领域内的领军人物。但是,我们必须分清主次缓急。现阶段,我们最急需的,是能够快速将现有技术、将‘幽灵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可以落地应用的商业解决方案的工程师。是能把技术变成产品和战斗力的‘转换器’。而非纯粹从事理论前沿探索的研究型人才。这并不矛盾。对于你特别看重的那位核心专家,我们可以集中资源,全力去争取,甚至可以为他设计更具弹性的合作方案。但其他几位,他们的专长领域与我们当前的迫切需求并非完全吻合,是否可以先用短期顾问、项目合作的形式进行接触?这样,我们既能得到他们宝贵的指导和前沿视野,又不会在眼下这个关键时期,给公司带来过重的、刚性的固定成本负担。这同样是策略,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智慧。”

林薇一条条,一款款地细致分析着。她不再是简单地行使cEo的否决权,下达不容置疑的命令,而是将商业世界的残酷规则、公司运营的现实困境、以及她作为掌舵者所必须考虑的全局风险与战略智慧,清晰、完整、富有逻辑地展现在沈浩面前。她在试图让他理解,商业决策并非技术的对立面,很多时候,它是技术得以存活和延续的保障。

沈浩不是一个不通情理、固执己见的人。他只是以往过于沉浸在自己构建的那个以技术最优、性能至上的纯粹世界里,习惯了从技术本身的逻辑出发去思考问题。此刻,听着林薇这番抽丝剥茧、既有宏观格局又有微观操作性的分析,他脸上的抗拒与不满,逐渐被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前所未有的凝重所取代。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提交的那份预算方案,或许在技术路径上是“最优”的,但在公司整体的生存环境、在残酷的市场竞争这个更大的系统里,它却可能是一个会导致系统崩溃的“致命bug”。他忽略了现实的重重约束条件。

“我……我可能太理想化了。”沈浩有些惭愧地低下头,目光落在手中那杯已经温凉的茶汤上,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赧然,“只想着在技术上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却没有……没有考虑这么多现实的约束。我以为,只要技术足够领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承认了自己的视野局限。

看到沈浩态度明显软化,并且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林薇心中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她深知,对于沈浩这样的技术天才,压服永远不如说服。她需要的不是他的被动服从,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理解与认同。

她站起身,走到沈浩身边的沙发坐下,轻轻拍了拍他坚实的肩膀,动作带着战友间的鼓励与安慰。“不,沈浩,你的这种理想主义,恰恰是‘钉刺’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她的语气真诚而恳切,“它像北极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太过艰难,就忘记了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我们赖以生存和战斗的核心是什么。是我做得不够好,我需要更及时、更有效地和你沟通,让你更早、更全面地理解公司面临的全局性挑战。”

她坐直身体,目光扫过窗外沉沉的夜色,又回到沈浩脸上,语气变得更加深沉:“我们是一个团队,沈浩。一个被绑在同一艘闯荡风浪的小船上的团队。你有你的技术理想和追求,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我有我的经营责任和压力,那是确保小船不沉没的舵与帆;秦悦有她严谨的风险把控,那是我们船体的压舱石;乔娜有她巧妙的协调平衡,她是润滑剂;张扬有他敏锐的市场嗅觉,他是我们的了望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职责,我们需要的是彼此理解,相互支撑,形成合力,才能顶着风浪,把这条路走下去,闯过去。”

她重新将目光聚焦在沈浩眼中,那份真诚几乎要满溢出来:“沈浩,我需要你。不仅仅是需要你的技术能力,去攻克一个个技术堡垒;我更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理解公司所处的阶段,支持我们为了共同目标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幽灵项目’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比你,更加渴望看到它的成功,看到它一鸣惊人的那一天。但我们要做的,不是赌上一切去进行一次豪赌,而是要用更聪明、更坚韧的方式,先活着,稳稳地走到那个未来。”

沈浩抬起头,迎上林薇的目光。在那双他熟悉的、总是充满决断与锐利的眼睛里,此刻他看到了毫不作伪的信任、倚重,以及那份共同历经风雨所沉淀下来的、战友般的期待。白天因冲突而产生的隔阂、委屈与不解,在这一刻,如同阳光下的冰层,悄然消融。他心中的那个疙瘩,终于彻底消散。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与重新凝聚的决心,取代了之前所有的负面情绪。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与坚定,甚至比之前更多了一份沉稳。“我明白了。林薇,谢谢你跟我说这些。”他的声音恢复了力量,“预算方案,我会拿回去重新做。就按照你刚才分析的思路,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严格控制成本。我向你保证,会在确保公司财务安全的大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推进‘幽灵项目’和技术研发的进展。”

“好!”林薇听到了自己最想听到的承诺,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今晚第一个发自内心的、轻松而欣慰的笑容,仿佛拨云见日,“这就对了。我们一起,把眼前这道坎儿迈过去!”

这一次的深夜长谈,持续的时间远比预想的要久。茶香渐渐淡去,窗外的夜色也更加深沉。但在这间办公室里,一种比之前更加牢固的信任与理解,已然建立起来。它化解的,不仅仅是一场因预算分歧而引发的潜在内部危机,更重要的是,它让公司的领导者与最核心的技术支柱,进行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深度沟通,在战略层面达成了宝贵的共识。这种基于深刻理解与共同目标的共识,正是“钉刺”这艘小船,能够在巨头“寰宇科技”掀起的惊涛骇浪中,继续航行、直至抵达彼岸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