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浮世钉 > 第95章 独立誓言

第95章 独立誓言(1 / 2)

林薇的决策果断而迅速,如同在暴风雨来临前果断收网的船长,每一个指令都清晰而坚定。她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繁华的夜景,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这一次,她不仅要为“钉刺”争取生存空间,更要为公司赢得完全独立自主的未来。

精密如手术的资产接收

秦悦带领的法务和财务团队,在接到指令后的第一时间就进入了战时状态。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资产结构和法律条款,打印机不断吐出厚厚的文件,键盘敲击声与低声讨论交织成一曲紧张的工作交响乐。

资产接收程序以最高效也最严谨的方式启动。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完全合规,像完成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秦悦戴着金丝眼镜,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份文件,不时向团队成员发出指令:“这份专利转让协议需要附加保证条款”、“这份不动产过户需要三重确认”、“这份技术授权书必须明确使用范围”......

团队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将徐黎清单上的优质资源,一点点地从徐家混乱的资产包中剥离出来。这些资源包括三处位于核心商圈的不动产、十七项关键专利技术、五个海外销售渠道,以及一批价值不菲的实验设备。每一个资产的转移都伴随着详尽的文档记录和多方公证,确保整个过程无懈可击。

“就像在雷区中行走,”秦悦在一次进度汇报中对林薇说,“每一步都必须精准无误。徐家提供的资产清单看似优厚,但其中隐藏着不少法律陷阱和债务关联。我们已经发现了三处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正在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深度核查。”

林薇点头赞许:“做得好。记住,我们不是在捡便宜,而是在排除炸弹。宁可进度慢一些,也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徐黎方面表现得异常配合。不仅对“钉刺”团队的要求有求必应,甚至还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徐黎的助理每天都会准时发送进度确认邮件,法务团队对修改意见反馈神速,财务部门配合完成各项审计。这种近乎殷勤的态度,反而让林薇团队更加警惕。

“这不像是在转让资产,倒像是在急着甩掉什么包袱。”秦悦在内部会议上如是说。

这一切,更让林薇确信,对方所图甚大。她在私人笔记中写道:“过分的慷慨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的算计。徐黎不是在赠送礼物,而是在埋下种子。”

双线作战的战略布局

资源接收顺利推进的同时,林薇并没有坐等。她深知,单纯依靠外部输血无法让“钉刺”真正强大。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她启动了酝酿已久的“b计划”——加速寻找替代“长风资本”的独立投资方。

这一次,她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家具有国家队背景、专注于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这家基金风格稳健,不以快速套利为目的,更关注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产业链的完善。经过严格审查,确认其背景清白,与任何私人财团瓜葛甚少。

接触过程虽然不如与美元基金打交道那样“刺激”,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可靠。对方的负责人是一位资深的产业投资专家,对“钉刺”的技术实力和在逆境中表现出的战斗力赞赏有加。

“我看过你们的产品测试报告,”负责人在一次秘密会面中告诉林薇,“在同等规格下,你们的性能比国际同类产品高出15%,这很了不起。更难得的是,你们在核心算法上有自己的创新。”

林薇把握机会,详细阐述了“钉刺”坚持独立发展的理念:“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能够理解我们发展理念的战略伙伴。我们拒绝成为任何资本的附庸,也拒绝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

对方负责人表示理解:“这正是我们基金设立的初衷。我们投资的是未来,是能够为国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我们追求的是共同成长,而不是快速套现。”

虽然他们给出的估值不如市场狂热时那么高,但条款极其友好,真正体现了“战略投资”的含义:长期陪伴,资源赋能,绝不干预经营。这份投资协议中,甚至还包含了帮助“钉刺”对接国有大型企业市场的条款,这恰恰是公司最需要的资源。

技术自主的生死时速

另一方面,林薇亲自督战技术部。她将徐黎“赠送”资源中与技术相关的部分,包括某些关键专利授权和实验数据,直接交给技术团队消化吸收。

在技术攻坚启动会上,林薇的语气斩钉截铁:“我要求你们必须在三个月内,基于沈浩留下的基础,完成核心算法的升级和迭代,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技术框架。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她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工程师,“外部资源可以借用,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我们今天吃下多少,未来就可能连本带利吐出多少!”

王工代表技术团队立下军令状:“林总放心,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高压之下,技术团队爆发出惊人的潜力。研发中心的灯光经常彻夜通明,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算法公式,测试实验室里不断传出设备运行的嗡鸣声。王工带领骨干员工吃住在公司,日夜攻关。咖啡和方便面成了标准配置,有人甚至发明了“编程马拉松”比赛,看谁能连续工作最长时间而不出错。

林薇也几乎泡在技术部,虽然不懂具体代码,但她能协调一切需要的资源。当团队需要更高性能的服务器时,她亲自联系供应商;当工程师们因为连续加班而疲惫时,她安排专业的按摩师上门服务;当某个关键技术难点久攻不克时,她通过私人关系请来了行业顶尖的顾问。

“我不是来监督你们的,”林薇对技术团队说,“我是来为你们扫清一切障碍的。你们只需要专注于技术突破,其他的交给我。”

在那些不眠之夜里,技术部的氛围既紧张又充满激情。年轻工程师们围在白板前激烈讨论,资深专家在电脑前验证着一个又一个假设,测试工程师反复进行着枯燥却必要的性能测试。有时候,一个关键突破会让整个部门欢呼雀跃;有时候,一个意外的失败又让所有人陷入沉思。

博弈升级的压力测试

就在“钉刺”上下为技术和谈判忙得如火如荼之时,徐黎和“长风资本”的陆先生坐不住了。

徐黎率先打来电话,语气依旧温和,但多了几分试探:“林总,资源转移进展很顺利,真是太好了。您看,我们之前提到的关于未来深度合作的事,是不是可以提上日程了?比如,共同成立一家子公司来运营海外渠道?”

林薇站在办公室窗前,目光锐利如鹰,回答却客气而疏离:“徐女士,感谢您的慷慨。资源我们正在消化吸收,目前团队精力都聚焦于此。合作的事,等我们内部理顺之后再说吧。”

委婉,但无疑是拖延。林薇需要时间,时间对她有利。

很快,陆先生的电话也来了,更直接一些:“林总,听说贵司最近和国新基金接触频繁?我们是很有诚意的,也希望您能感受到。如果是在估值或者条款上还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再谈。”

林薇笑了笑,回答得滴水不漏:“陆总多虑了。‘钉刺’发展需要多方朋友支持,和各家接触都很正常。长风的条件很好,我们仍在慎重考虑中。只是公司近期技术攻坚任务重,决策可能会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