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浮世钉 > 第94章 迷雾重重

第94章 迷雾重重(1 / 2)

调查徐黎及其所提供的资源清单的工作,在一种高度戒备而又迅疾如风的状态下展开了。秦悦亲自牵头,调动了“钉刺”所能触及的最顶尖的财务审计与法律事务团队。这支临时组建的精英小组,像一台精密的解剖仪器,开始对清单上罗列的每一项资产、每一条渠道,进行前所未有的“穿透式”核查。他们的工作并不仅限于验证这些项目是否存在,更要追溯其来源、厘清其复杂的权属关系、评估其真实价值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会议室内,灯光常常彻夜不熄,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文件资料,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与紧张的沉寂,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预示着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役。

几天不眠不休的奋战后,初步的核查结论终于被整理成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摆在了林薇的案头。结论清晰且出乎意料的“正面”:清单所载内容真实无误,绝非虚构。那些遍布多地的实体资产、颇具价值的股权投资项目以及几条隐蔽却高效的商贸渠道,确实客观存在。然而,报告也着重指出,这些资源目前普遍处于一种“权属混乱、管理真空”的奇特状态,仿佛是旧主骤然离去后留下的无人继承的遗产。从法律层面深入剖析,只要操作手法足够专业、流程绝对合规,它们完全有可能被合法地剥离、整合,最终转移到“钉刺”的名下。其聚合起来的总价值,足以让任何一个新兴企业为之震撼。

这个结论,在“钉刺”的核心管理层中间,激起了一阵复杂的涟漪。兴奋与激动是显而易见的,若能成功吸纳这批资源,“钉刺”将不再是那家需要谨小慎微、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创业公司,其体量与实力几乎可以预见地将实现跨越式的增长,一夜之间跻身新的阶层。但正是这种“一步登天”的可能性,带来了更深的不安。会议室里,有人压抑着喜悦低声讨论,也有人眉头紧锁,沉默不语。一种共识在无声中传递:天上从来不会凭空掉下如此硕大无比的馅饼,即便真的落下,其背后所隐藏的代价,恐怕也绝非金钱所能衡量。

几乎就在财务与法律团队取得初步结论的同时,乔娜负责的另一条隐蔽战线——对徐黎个人背景的深入调查,也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反馈回来的信息,拼凑出一个颇为微妙的形象。调查确认,徐黎的确是已倒台的徐天的堂妹,血缘关系毋庸置疑,但她所属的家族支系,在庞大的寰宇体系内,长期处于边缘地带,从未触及过核心权力。她早年即负笈海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成归国后,出人意料地并未选择进入寰宇这艘商业航母,反而另辟蹊径,独自经营起一家规模不大但格调不低的文化投资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与寰宇的主营业务交集甚少,仿佛是她有意保持的一种疏离。通过多个渠道对其圈内人脉进行探访,得到的评价也趋于一致:“聪明、有想法、行事低调”,但同时也多次提及她“与徐天、徐明兄弟关系疏淡,甚至隐约有些不合”。

更有几条经过交叉验证的线索显示,在徐天大权独揽、寰宇如日中天的那段时期,徐黎及其身后的家族支系,确实在资源分配和话语权方面受到过明显的压制与排挤。直到徐天倒台,寰宇内部权力结构发生剧变,徐黎这一支系的声音才似乎获得了一些释放的空间,她在家族内部的活动也相较以往更为活跃。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似乎从侧面印证了徐黎主动找上“钉刺”时的那套说辞——她与徐天素有嫌隙,不甘于现状,希望在旧家族的体系之外,凭借自己的能力与积累,另起炉灶,开创一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她的出现,她的“献礼”,似乎都有了合乎情理的动机。

然而,就在林薇基于这些信息,内心那根紧绷的弦略微放松了一丝缝隙的刹那,乔娜凭借其敏锐的直觉和锲而不舍的追查,终于挖掘出了一条被刻意掩盖、却极具颠覆性的关键信息。

这条信息关乎徐黎与“长风资本”那位在与“钉刺”接触中表现得异常积极的合伙人陆先生。他们二人,并不仅仅是普通的大学校友。据多位与他们同期、且关系较近的校友回忆,两人在校期间往来频繁,关系极为密切,曾一度处于那种“友人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状态,是校园里不少人看好却最终未明确关系的一对。毕业之后,虽然两人各自奔赴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据可靠信源透露,他们之间的私人联系并未完全中断,始终保持着一种不为人知的、断断续续的沟通。

这条信息,宛如一道划破夜空的惨白闪电,瞬间撕裂了之前看似合情合理的重重迷雾!

徐黎的突兀现身、“长风资本”此前那看似单纯且时机巧妙的示好、以及眼前这份看似“免费”实则价值连城的厚礼……所有原本孤立存在的线索,被“旧日亲密关系”这条强有力的信息线猛地串联了起来,构成了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潜在图景。

一个清晰而可怕的推测,如同冰冷的毒蛇,骤然缠上了林薇的心头:

“长风资本”恐怕早已对“钉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说,觊觎之心。但他们深知林薇及其团队警惕性极高,对大型资本抱有本能的戒备,直接进行收购或控股谈判,难度极大,极易引发反弹。于是,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更为迂回、也更具耐心的策略。他们找到了与徐天有旧怨、在徐家内部不得志,同时又与自家合伙人有着深厚旧谊的徐黎,说服她扮演一个“弃暗投明”、“携资入股”的角色。利用徐家遗留的、权属不清的资源作为“诚意”和无法抗拒的诱饵,先行一步,目标就是打入“钉刺”内部,获取林薇的核心信任。

一旦林薇接受了这份“厚礼”,无论过程如何谨慎,都等同于在无形中欠下了徐黎(或者说,她背后的“长风资本”)一个巨大的人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钉刺”将不可避免地与徐家残余的复杂势力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也会变得复杂化。到了那时,“长风资本”再以合作者、救世主甚至是债权人的身份粉墨登场,介入就显得顺理成章。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已经嵌入“钉刺”肌体的资源作为杠杆,一步步地渗透、影响,直至最终蚕食掉“钉刺”的控制权。

这是一个何等高明且极具耐心的局!它完全绕开了正面、直接的商业交锋,瞄准的是人性中对利益的渴望与对信任的依赖,是真正的攻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