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丹道学院的 “创新成果展” 上,展台前挤满了来自各境的丹师与修士。玻璃展柜里,一枚枚泛着特殊光泽的丹药旁,都摆放着 “成分报告”“适用场景”“使用反馈” 三份文档 —— 这些都是学生们在林霄指导下,历经数月研发的新型丹药,每一款都瞄准了苍玄大陆修士与百姓的真实需求。
“创新不是‘炫技’,是‘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林霄站在展台中央,看着学生们兴奋地向参观者介绍成果,眼中满是欣慰。从炼丹工坊的初步尝试,到如今的成果落地,学生们的创新之路,始终围绕 “需求” 二字展开。
展台最左侧,阿岩正拿着一枚泛着淡蓝色微光的丹药,向灵脉修复院的医师介绍:“这是‘夜光草安神丹’,专门针对长期炼药、灵脉透支导致的失眠,药效比普通安神丹强 30%,还不会有晨起昏沉的副作用。”
这款丹药的研发,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上月阿岩在药材试验田观察夜光草时,发现夜间采摘的夜光草,“安神因子” 含量比白天高 50%,但直接入药会因 “光敏成分” 导致药效不稳定 —— 白天服用有效,夜间服用反而会刺激灵脉。
“当时我快放弃了,觉得这草‘中看不中用’。” 阿岩笑着回忆,“是林院长提醒我,‘光敏成分怕热,那能不能用低温提取?’” 他立刻调整方案,用石磊改良的 “低温萃取仪”,在 4c环境下提取夜光草的安神因子,再与灵髓液、安神草按 3:2:1 的比例混合,用 180c低温炼制成丹。
可试产时又遇到新问题:低温炼制的丹药硬度不够,容易碎裂。阿岩翻遍《炼丹化学》笔记,想起苏瑶说的 “音波固化法”,便在炼丹最后阶段,用 2.5hz 的低频音波处理丹药,让分子排列更紧密 —— 这次终于成功,丹药不仅硬度达标,还因音波作用,安神因子释放更均匀。
灵脉修复院的医师试用后,反馈极佳:“之前有位丹师连续熬夜炼药,灵脉透支到失眠半个月,吃了这丹药,当晚就睡了安稳觉,第二天炼药时灵脉反应还更灵敏了。” 目前,这款丹药已在各宗门的丹房推广,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
寒生的展台前,围满了北境来的修士。他手中的 “冰魄抗邪丹” 通体冰蓝,透着一股寒气,却能在 - 30c的低温环境下保持药效,这是传统抗邪丹做不到的 —— 北境冬季寒冷,传统抗邪丹会因低温凝结,药效下降 60%,修士们常面临 “要么受寒,要么受邪” 的两难。
“这丹药的关键,是加入了冰棘果的‘抗冻蛋白’。” 寒生指着成分报告,“之前炼抗邪丹时,冰棘果总融化稀释药汁,后来我想,‘融化的抗冻蛋白还在,能不能提前提取出来?’”
他用 “冷冻干燥法” 将冰棘果制成粉末,提取出抗冻蛋白,再与破邪花、阳炎草按 1:4:2 的比例混合。但抗冻蛋白与抗邪因子存在 “排斥反应”,丹药冷却后会分层。寒生盯着丹炉的控温面板,突然想起《炼丹化学》里的 “梯度升温法”—— 先在 120c让抗冻蛋白稳定,再升温到 205c加入抗邪因子,最后降温到 - 5c让两者缓慢融合。
“第一次梯度升温时,温度没控制好,丹药直接冻成了冰块。” 寒生笑着展示当时的 “失败品”,“后来林院长帮我调整了降温速度,从 - 5c每小时降 1c,降到 - 20c时保温 10 分钟,终于让两种成分完美结合。”
上月北境遭遇小规模邪祟侵袭,修士们服用冰魄抗邪丹后,不仅抗邪效果达标,还能抵御严寒,比往年减少了 30% 的冻伤案例。北境冰云宗的掌门当场签下订单:“今年冬天,全宗的抗邪丹药都从你们学院订!”
小雅小组的展台前,最热闹也最特别 —— 他们的 “平民温脉丹”,价格只有之前温脉丹的三分之一,却能满足普通百姓 “冬季灵脉保暖” 的需求。
“之前研发的温脉丹,用了温灵草,成本太高,普通百姓买不起。” 小雅指着展柜里的两份配方,“我们查了学院的‘平民药材数据库’,发现南境的‘暖阳花’和西境的‘姜草根’,混合后温性效果和温灵草差不多,成本却低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