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2 / 2)

\"怎么动员这么多人?\"

\"莫非陛下来巡?\"

面对围观百姓的询问,一位老工匠停下活计解释道:\"后生们,这是秦皇陛下为西征大军修建的官道啊!为了让铁骑早日开赴前线。如今国运昌隆,老汉 ** 着也痛快!\"

听闻此言,西域百姓们顿时群情激昂:

\"快去喊人!\"

\"为陛下效力怎能少了我们!\"

\"我这就回去叫人!\"

转瞬间,更多百姓自发加入了筑路大军。能为帝国贡献力量,正是所有子民最大的心愿。

秦皇心系天下苍生,百姓们感恩戴德,如今终于有了报效帝国的机会,谁人不愿尽一份心力?

众人争先恐后地加入修路的队伍。

沿途西域民众纷纷援手,工程进度一日千里。

这不过是开了个头,随着消息传开,加入修路大军的百姓越来越多。

原本就进展神速的工程,在西域地区更是突飞猛进。

一条横贯长安、草原、玉门关直达西域的平坦官道很快便铺设完成。

当这条官道延伸至贵霜州时,长安城内的刘耕立即下令草原新军出征。

接到军令的公孙瓒与赵云当即整军出发。

四十万精锐骑兵迅速在草原集结。

望着这支威武雄师,公孙瓒与赵云难掩骄傲之情。

这是大汉子弟组成的天兵天将,是帝国征讨四方的铁骑雄师。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陛下有令!此战将为帝国完成天下一统!\"

\"全军前进!!!\"

随着公孙瓒一声令下,浩荡大军沿着官道向贵霜州疾驰而去。

策马奔驰在这条凝聚着帝国心血的官道上,两位将军豪情万丈。

这条路承载着万民期盼,是实现宏图伟业的重要基石。

在秦皇刘耕的治下,大汉必将登临绝顶。

寰宇疆土尽归版图!一个永不落幕的盛世帝国即将诞生!

念及此,公孙瓒热血沸腾,不断催促大军加速前进。

四十万铁骑如离弦之箭,直指贵霜州。

沿途随处可见参与修路的百姓,目睹铁骑经过,无不倍感自豪。

这条康庄大道,正是出自他们之手。

当大汉正为天下一统而秣马厉兵之时,

帝国境内呈现另一番景象:

\"都来瞧瞧——\"

\"错过可要后悔——\"

\"机不可失啊——\"

各郡城叫卖声此起彼伏,百姓安居乐业,家有余财。

市井繁华更胜从前,新奇娱乐层出不穷。

街道两旁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辆青篷马车正穿过城门,轧着青石板路缓缓驶入长安城。

\"父亲您看,如今的长安真是今非昔比呢。\"车帘内传出的声音清越动听,宛如春溪溅玉。

车中老者抚须而笑:\"是啊。当年为父糊涂,竟在董卓麾下效力,如今想来实在羞愧。\"说着轻叹一声,\"幸得秦皇陛下力挽狂澜,才使这摇摇欲坠的汉室重焕生机。\"

透过轩窗望去,街市上行人如织,商铺鳞次栉比。老者不禁喃喃道:\"琰儿,陪为父好好看看这新长安吧。原以为此生再难重返帝都,真是恍如隔世啊。\"

马车停稳后,一位素衣少女搀扶着白发老者缓步而下。这正是当世大儒蔡邕与其爱女蔡文姬。父女二人沿着朱雀大街徐徐前行,打量着这座焕然一新的都城。

当年董卓为避秦王锋芒仓促西迁时,蔡邕得以留在洛阳。后因担忧战祸波及爱女,便带着家藏典籍避居乡里。其间蔡文姬虽与卫氏有婚约,却因时局动荡未能完婚。未几,未婚夫卫仲道英年早逝,这桩婚事也就此搁置。蔡邕本就心疼女儿,见此情形更是顺水推舟,将婚事无限期延缓。

河东卫氏作为世家望族,在秦王刘耕统一天下之际,率先站出来反对新政。然而在铁腕治国的大汉铁骑面前,所有反抗的世家大族都被彻底肃清。如今天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隐居多年的蔡邕终于带着女儿蔡文姬重返长安,想要亲眼见证这盛世新貌。此时蔡文姬心中念念不忘的,却是当年那个帮她解除婚约的少年郎——如今已贵为九五之尊的当今天子。

\"琰儿,你看这长安气象如何?\"漫步街头,蔡邕忽然开口问道。蔡文姬环顾四周繁华街景,那双灵动的眸子闪烁着光彩:\"秦皇陛下励精图治,方有今日盛世。长安之盛,恍若天上宫阙,女儿岂敢妄加品评?\"

蔡邕闻言深以为然。在他眼中,当今天子的功业确可比肩三皇五帝。望着远处巍峨的皇城宫阙,再看着眼前车水马龙的盛景,这位老臣不由得感慨万千:\"短短数年,大汉竟有如此巨变,实在令人叹服!只可惜...\"他突然长叹一声,\"老朽已无缘在朝堂之上一睹圣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