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大喝一声,率先发难,手中长枪如出水蛟龙,带着凌厉的劲风直刺赵云胸前。
赵云身形不动,手腕一抖,亮银枪后发先至,轻轻一点,便精准地磕开了太史慈的枪尖。
只一招,太史慈便脸色剧变。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赵云这一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举重若轻的精妙力道,远非他所能及。
他不信邪,将浑身解数都使了出来,枪法时而大开大合,势如猛虎;时而灵动刁钻,如同毒蛇。
然而,无论他如何进攻,赵云始终只守不攻,脚下步法变幻,手中长枪宛如一道银色屏障,将所有攻击都轻松化解。
数十回合过去,太史慈已是满头大汗,赵云却依旧气定神闲。
“子义,小心了!”
赵云忽然开口提醒,随即枪势一变。
原本绵密如雨的防守瞬间化作了狂风暴雨般的进攻!
太史慈只觉眼前一花,漫天都是枪影,根本分不清虚实,只听当啷一声脆响,手中长枪竟被直接挑飞,远远落在了地上。
他愣愣地站在原地,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双手,又看了看枪尖停在自己喉前三寸处的赵云,满脸都是难以置信。
胜负已分。
赵云收枪而立,对着太史慈抱拳笑道。
“子义将军枪法精湛,赵云佩服。”
太史慈这才回过神来,他捡起自己的长枪,摩挲着冰冷的枪身,脸上满是苦涩与敬佩。
他对着赵云深深一揖。
“将军武艺神乎其技,慈,心服口服!”
赵云将他扶起,诚恳地问道。
“子义将军这般英雄,为何屈居于北海一地?何不为大将军效力,共扶汉室,建功立业?”
听到大将军三字,太史慈浑身一震。
他看着赵云,试探着问道:“将军所说的大将军,可是靖安侯刘景?”
“正是。”
赵云点头。
“我与大将军乃是结义兄弟。”
此言一出,太史慈的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原来他不仅是青州牧,更是那位传奇大将军的结义兄弟!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几分落寞,几分激动。
“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
孔融虽有知遇之恩,但他知道,孔北海非是能扫平乱世的雄主。
而大将军刘景,北定幽并,西入关中,东取青徐,威震天下,仁政爱民,这才是他心中真正渴望追随的明主!
机会就在眼前!
太史慈再不犹豫,他猛地后退一步,对着赵云单膝跪地,声若洪钟。
“将军若不弃,慈愿为大将军帐下一小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云见状大喜过望,连忙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子义快快请起!能得子义相助,实乃我青州之幸,大将军之幸!”
青州再添一员虎将,未来可期。
而另一边,乔公所在的商队,在黄昏时分,终于抵达了九江郡与汝南郡交界的一处关隘。
关隘前,一队队盔甲破旧、神情凶悍的士卒正在盘查着过往行人,为首的一名军官,正满脸不耐地呵斥着一个动作慢了的客商。
他们是袁术的兵。
看到那面袁字大旗,车队里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一名袁军什长拎着环首刀,大摇大摆地走到乔公的车前,用刀鞘重重地敲了敲车壁。
“车里装的什么?都下来,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