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天幕上替换上了一张截然不同的画像。】
【画中的朱元璋面容饱满,方面大耳,额头宽阔,下颌圆润,虽谈不上多么俊美,却是一副敦厚稳重、甚至带着几分和蔼的相貌。】
【真正的朱元璋,其实是圆脸宽额,看上去甚至有点和蔼可亲。】
洪武皇宫内,朱元璋看到这张相对正常的画像,紧绷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
他微微颔首,带着几分满意和不容置疑的语气低声道:“嗯,这才像话!此画方得朕之神韵!”
虽然依旧与真实容貌有出入,但至少比那“鞋拔子”顺眼太多了。
李世民看着新出现的画像,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朕就说嘛,此相方合常理,颇具威严厚重之气。方才那等奇异长相,着实非人力所能及也。”
已是晚年的苏轼正与友人泛舟,他看着天幕,捋着花白的胡须笑道:
“老夫被贬谪流徙,走遍大半个江山,所见奇人异士甚多,却也未曾见过下巴能如鞋拔子般的人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画像流传呢?】
【当年画师们在给朱元璋画像时,大多数人在‘写实派’和‘美颜派’之间反复横跳,结果朱元璋看了都不满意!】
【‘写实派’把他脸上的痘痘、斑痕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了,太过‘真诚’,惹得龙颜不悦;】
【而‘美颜派’又画得过于俊朗飘逸,仙气十足,搞得朱元璋一看:这画的是谁?压根不认识!】
听到这里,苏轼不由得莞尔,对着身旁的友人道:
“这位朱皇帝,出身布衣,登临大宝,于这画像一事上,倒也有趣得紧,颇为......讲究。”
【就在众画师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位聪明人突然悟了!】
【他琢磨出了完美配方:三分真人样貌 + 三分精修(美颜) + 四分帝王霸气!】
【此画一出,既保留了太祖的特征,又遮掩了瑕疵,更凸显了真龙天子的不凡气度,直接让老朱拍案叫绝,龙颜大悦!】
刘彻听到这里,不由地抚掌轻笑,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妙啊!此画师可谓是‘懂事’!”
“既全了君父之威,又不失其真,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而天幕下的朱元璋,对“老朱”这个称呼已经产生了免疫力。
他更关注的是画作本身。
听到这里,他回想起记忆中某幅确实让他颇为满意的画像,下意识地微微颔首,甚至手指在御案上轻轻点了点,低声道:
“嗯,若依此法治画,那个画师......确实画得可以。”
【不过,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尽管有了这幅‘完美’画像,朱元璋的形象在后世流传最广的......最后还是变成了那个——鞋!拔!子!脸!】
“???”
朱元璋脸上的那一丝满意瞬间凝固,然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垮掉。
“啊??不是......?!”
他几乎要怀疑自己的耳朵,“后世的画师......是照着那张,他认可的画画都不会画了吗?!”
李世民皱眉:“竟有此事?莫非是那奇异之相更易于摹刻流传?”
苏轼思考:“或许......是那异相更符合市井百姓对‘真龙天子’天生异象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