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龙髯龙颈(1 / 2)

“不过究其原因,这事儿还得归功于他的好大儿——朱棣!”

“什么?!”

洪武朝堂之上,朱元璋那刚刚压下去些许的怒火“腾”地一下再次被点燃,而且比之前更加炽烈!

他猛地转过头,那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射向大殿下方尚且年轻、此刻正一脸懵懂的朱棣。

“原来是你这小子!!!”

老朱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他千想万想,没想到这“污蔑”他形象的源头,竟然出在自己的亲儿子身上!

而被父亲死亡凝视的朱棣,此刻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脸上写满了巨大的震惊和茫然。

“啊???爹!不是!这......这事儿怎么还能跟儿臣扯上关系?!儿臣冤枉啊!”

他感觉自己简直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还是一口巨锅!

其他朝代的观众也被这个转折惊到了。

刘彻觉得颇为不解:“其子为何要如此丑化生父?”

李世民基于自身经验评论道:

“纵然......嗯......父子间或有龃龉,但也断不至于用此等方式泄愤,更遑论流传后世,这实在有违人伦常理。”

他觉得这太不正常了。

一些建文朝的遗老遗少或者对朱棣不满的人,顿时像是抓住了把柄,纷纷唾弃:

“看吧!我就说这燕王品性不佳!竟如此作践自己父亲的容貌!”

“真是大逆不道!怎可命人将太祖画成那般模样?!”

永乐年间,已经成为皇帝的朱棣,看着天幕,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他对着身边的心腹大臣,语气激动地辩解:

“朕何时下过这等命令?!朕命人绘制的父皇御容,皆是庄重威严!朕岂是那等不孝之徒?!”

他对孝道形象也格外看重,这顶“丑化亲爹”的帽子扣下来,他简直百口莫辩。

永乐朝的官员们也面面相觑,心中暗暗叫苦。

他们可以作证,陛下确实没有下过这种荒诞的命令,官方收藏和认可的太祖画像,都不是那个“鞋拔子脸”。

这后世天幕,怎么信口开河呢?

而一些更靠后朝代,熟悉史书的人则陷入了沉思:

“是永乐帝命画的?史书上并无此记载啊......官方画像也非此貌,这天幕所言,依据何在?”

“为了强调自身皇位的正统性与合理性,朱棣可谓是煞费苦心。他灵机一动,决定从源头上——也就是他爹的长相上进行‘神化’!”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那股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

他盯着天幕,眼神危险地眯起。

大殿下的朱棣感觉自己后背的寒毛都要竖起来了,这“无妄之灾”的罪名眼看就要坐实,他内心疯狂呐喊:“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

苏轼听到“灵机一动”这四个字,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脸上露出一种“果不其然”的微妙表情。

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人性的洞察,但凡是这种“灵机一动”的骚操作,后续发展多半会偏离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