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捏着手机的指节泛白,听筒里李科长的声音带着刻意压低的疲惫,像被砂纸磨过:“林总,别再追了。昨天下午我刚把证据报到市纪委,晚上就被调去了信访办——上面说‘证据不足,先搁置’,还让我别再插手这事。”
窗外的阳光明明亮得晃眼,林砚却觉得浑身发冷。他靠在办公室的门板上,目光扫过桌上那叠标注着“云枢项目预算造假”的证据——供应商股权结构图、进口设备报价对比表、重复计算的工程量清单,每一页都浸着他和苏清媛熬了三个通宵的心血,如今却成了“不足为据”的废纸。
“是沈家的人动了手脚?”林砚的声音发紧。
“除了他们,谁能让市纪委压下案子?”李科长的声音里带着无奈,“听说沈万山上周跟分管政法的副市长一起吃了饭,席间还提了‘科技领域要稳,别被年轻人瞎折腾’——这话明着就是说你。林总,听我一句劝,别硬碰硬,沈家在京城的根太深了。”
电话挂断的忙音像重锤,砸在林砚的心上。他走到办公桌前,指尖拂过证据上的红笔批注——“供应商关联需进一步核实”“报价差异或为市场波动”,每一条敷衍的理由,都在赤裸裸地宣告:这场仗,他们从一开始就输在了“权力”上。
“林砚?”苏清媛推开门走进来,手里拿着刚打印好的京安消防资金流向表,脸上的喜色在看到林砚的脸色时瞬间褪去,“怎么了?纪检委那边有消息了?”
林砚把手机递给她,指了指通话记录。苏清媛听完李科长的留言,手指微微颤抖,资金流向表从指尖滑落,掉在地上:“他们怎么能这样?证据明明这么清楚,怎么能说‘不足’?”
“因为沈家比我们想的更厉害。”林砚弯腰捡起表格,指尖的槐木玉坠忽然传来一阵微弱的暖意,像是在轻轻安抚他。他抬头看向苏清媛,眼底的迷茫渐渐褪去,多了几分清醒,“他们能调动副市长压案子,能把李科长调去信访办,说明我们在体制内根本斗不过他们——东方科技是国企,我这个总经理的职位,说到底也是上面任命的,只要沈家一句话,我随时可能被换掉。”
苏清媛的心沉了下去。她知道林砚说的是实话,东方科技虽然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但终究受制于官场规则,而沈家正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她走到林砚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那我们怎么办?就这么算了吗?云枢项目怎么办?”
“不能算。”林砚的声音很坚定,他拿起桌上的钢笔,在便签纸上写下“辞职”两个字,“但我们不能再用‘东方科技总经理’的身份去斗了——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就永远受他们牵制。只有离开这里,我才能放开手脚,跟他们真正较量。”
苏清媛愣住了:“你要辞职?那东方科技……”
“东方科技有张诚他们在,能稳住基本盘。”林砚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期待,“但我需要你——清媛,你愿意跟我一起创业吗?我们成立一家新公司,做真正不受资本和权力控制的科技项目,从沈家没触及的领域入手,一点点瓦解他们的势力。”
苏清媛的眼睛亮了起来。她想起三年前刚认识林砚时,他在会议室里说“要做能改变城市的科技”,眼里的光和现在一模一样。她用力点头,握住林砚的手更紧了:“我愿意!风控总监的职位我早就不想做了,跟你一起创业,比在国企里看别人脸色强一百倍!”
林砚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在所有人都劝他“识时务”的时候,苏清媛选择跟他一起冒险,这份信任,比任何证据都更有力量。他拿出纸笔,开始勾勒新公司的规划:“我们先从‘智慧社区’入手,沈家现在把精力放在数据港和芯片上,暂时不会注意到民生领域。而且智慧社区需要的资金少,见效快,还能积累用户数据,为以后跟他们抗衡打基础。”
苏清媛凑过去,看着纸上的草图,补充道:“我可以联系之前认识的审计团队,帮我们做财务合规,避免沈家找借口打压。还有,我爷爷的U盘里有沈家在民生工程里的贪腐线索,我们可以用这些线索,帮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口碑。”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东方科技的董事长张启明走了进来,脸色阴沉得可怕:“林砚,你跟我来一趟,市发改委的王主任要见你。”
林砚心里一沉,他知道,该来的终究来了。他对苏清媛递了个“放心”的眼神,跟着张启明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把玩着茶杯,正是负责云枢项目审批的发改委副主任王浩——也是U盘里记录的“收沈家好处费”的官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