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御前定策 家宅惊变(2 / 2)

他微微前倾,目光灼灼:“陛下,汉武能逐匈奴于漠北,非一日之功。太宗皇帝亦曾欲平定四方。如今我大周承平日久,积弊虽多,然底蕴犹在。陛下初登大宝,正需此不世之功,以定鼎乾坤,告慰列祖列宗,开创远迈前代之盛世!若得收复河套,荡平西夏,则陛下之功业,足以彪炳史册!”

“彪炳史册……”赵宗全低声重复了一句,眼中闪过一丝炽热的光芒。他继位以来,虽已坐稳皇位,但内心深处,何尝不渴望证明自己,超越先帝,成就一番宏图霸业?任长卿的话,精准地戳中了他心底最深的渴望。

但他毕竟是皇帝,很快便压下了心头的激荡,转而问道:“你言朝廷内部稳固……明远,依你之见,如今朝局,当以何为先?”

任长卿知道,这是皇帝在问他关于立储和清理朝堂的态度。他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朝局之稳,在于君心独断,政令畅通。桓王殿下仁孝聪慧,勇于任事,且在平定兖王之乱中颇有功绩,朝野归心。立储之事,宜早不宜迟,此乃固国本、安人心之要策。至于朝堂……韩章相公老成谋国,然其门下,或有倚老卖老、阳奉阴违之辈。陛下当逐步擢拔如顾廷烨、盛长柏等年轻有为、忠心耿耿之臣,置于关键位置。同时,对某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之势……”他略作停顿,声音更低沉了几分,“或可借力打力,徐徐图之。”

他没有明说借谁的力,图谁的势,但赵宗全已然心领神会。朝中那些自诩为“先帝旧臣”、有时对他这位新君不甚恭敬的势力,确实需要一番梳理。

“徐徐图之……说得容易啊。”赵宗全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陛下乃天下之主,手握乾坤。”任长卿语气坚定,“只要陛下决心已定,臣等必竭尽全力,为陛下扫清障碍。譬如西北战略,若得陛下鼎力支持,则韩相公等人,亦难以阻拦大势。”

这番话,既是表忠心,也是再次强调了“先西夏后北辽”的战略。

赵宗全深深地看着任长卿,似乎想从他平静无波的面容下,看出更深层的东西。眼前的年轻人,不仅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更有着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毫不掩饰的野心。他需要这样的臣子,但又必须牢牢掌控。

“你的意思,朕明白了。”赵宗全最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略显复杂的笑容,“明远啊,你总是能想朕之所想,甚至想朕之未想。西北之事,朕会仔细考量。你腿脚不便,便先在翰林院安心修养,参赞机要,朝中大事,朕还需多多倚重于你。”

“臣,遵旨。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任长卿起身,郑重行礼。他知道,这次密谈,他已经达到了目的——进一步坚定了皇帝对西北战略的兴趣,巩固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为阿宝等人铺平了道路。

“去吧。”赵宗全挥了挥手,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那幅巨大的山河舆图,眼神变得幽深而遥远。

任长卿退出福宁殿,初夏的阳光照在身上,带来一丝暖意,但他心中却一片清明。他杵着拐杖,一步步缓缓向宫外走去,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接下来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