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 > 第166章 铁血捷报,唇枪舌剑

第166章 铁血捷报,唇枪舌剑(2 / 2)

他目光扫过那些激愤的言官:“第三,诸位张口史笔,闭口清誉。长卿请问,是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句‘某年某月,吐蕃犯边,掳掠而去’更能维护天朝体面,还是如今这‘吐蕃主力尽丧,十年不敢东顾’的实实在在的太平,更能福泽百姓,彰显国威?!”

“强词夺理!”一位御史忍不住喝道,“纵然取胜,亦当用堂堂正正之师!岂能用此等魑魅魍魉之术?!”

“魑魅魍魉之术?”任长卿猛地看向他,眼神如电,“《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云:‘兵者,诡道也!’谢监军此策,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他以最小的代价,解除了最大的边患,保全了无数我大周将士的性命!此等智慧,岂是‘魑魅魍魉’四字可以污蔑?!”

他转而面向御座,慷慨陈词,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陛下!太后!诸位同僚!长卿请问,何为仁?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家将士、对边境百姓的残忍!何为德?保境安民,使百姓免于战火涂炭,便是最大的德!谢玄之行,看似酷烈,然其心系社稷,其功泽被苍生!他独自承担了这千秋骂名,换来的却是边境十年的太平,换来的是我大周可以腾出手来,整顿内政,应对西夏!此等功绩,若因几句‘有伤天和’的腐儒之见便要抹杀,便要严惩,岂非令忠臣义士齿冷,令天下英雄寒心?!”

他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若论罪,长卿愿与谢玄同罪!因为长卿知道,坐在东京高堂之上,空谈仁义容易;但在边关浴血,为陛下、为百姓挣命的将士们,他们需要的不是空谈,是胜利!是活着回家!”

这一番话,如连珠炮发,层层递进,既有对儒家经典的巧妙运用(伐谋、诡道),又有对现实利害的深刻剖析(保全将士、福泽百姓),更将自己置身其中,以“愿同罪”的姿态,将个人信誉与谢玄捆绑,情感真挚,逻辑严密,瞬间扭转了部分旁观者的看法。

朝堂之上,陷入了新的寂静。韩章等人脸色铁青,却一时难以找到更有力的反驳。禹州一系的官员则如同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纷纷出言附和。

“任学士所言极是!”

“谢监军功在社稷!”

“请陛下明鉴!”

珠帘之后,曹太后沉默不语,显然任长卿的话也对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赵宗全看着殿下那位为自己心腹大将据理力争、不惜与整个清流集团对抗的爱婿,心中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欣慰和决断。他深知,任长卿这番言论,不仅仅是为了保谢玄,更是为了维护他这位新帝的权威和禹州班底的稳定。

“够了!”赵宗全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任爱卿之言,虽言辞激烈,然不无道理。谢玄行事,虽有不当之处,然其心可悯,其功……更是卓着!”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任长卿身上,一字一句地道:“拟旨!沈从兴等人将西南诸事安排妥当后即刻返京!”他没有提惩处。

任长卿深深一躬:“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