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 > 第161章 甜水密议与边关烽烟

第161章 甜水密议与边关烽烟(2 / 2)

他立刻召见宰相、枢密院重臣以及顾廷烨、沈从兴、任长卿等心腹近臣。鉴于新帝初立,朝局未稳,内有权臣需平衡,外有强敌需应对,经大相公韩章等老成持重之臣提议,赵宗全为稳固朝局、凝聚人心,尤其为了争取曹太后一系旧臣的支持,同意请曹太后垂帘听政,共商国是。 此举,标志着熙和朝初年独特的“帝后共治”格局初步形成。

殿内,气氛肃杀。韩章率先定调:“陛下,太后,吐蕃趁我国丧新立,兴兵来犯,实乃藐视天威!必须遣精兵强将,予以迎头痛击,方能安定社稷,震慑不臣!”

赵宗全颔首,目光锐利:“大相公所言极是!此战关乎国体,必须胜!诸卿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他心中属意让自己人尽快掌握军权,建立功勋。韩章揣摩上意,提议道:“陛下,国舅爷沈从兴忠勇可嘉,堪为主帅。顾指使,勇略兼资,宫变中立下首功,如今边关危急,正需此等猛将临阵破敌!老臣以为,可命顾指使为副招讨使,与国舅同往,则西南定矣!” 这番提议,既考虑了皇帝的心思,也符合当前严峻的形势。

赵宗全闻言,深觉有理。顾廷烨的能力他绝对信任,让其出征,胜算更大,也能让心腹立下实实在在的军功。他当即决断:“准奏!便以国舅沈从兴为正招讨使,顾廷烨为副招讨使,共掌西南军事!”

接着,顾廷烨出列,朗声举荐:“陛下,太后,新晋安远伯陈立、武亭伯谢飞,勇武过人,可堪先锋重任!”

“准!”赵宗全毫不犹豫。

随后,讨论到监军人选。有人提议让曾在对夏战中表现出色的任长卿担任此职。此议一出,立刻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其资历尚浅,且翰林院职责重大,不宜轻离。

曹太后端坐帘后,心中明镜一般。她深知这些反对声中,多有支持自己的老臣,他们不愿看到任长卿这个明显的“帝党”核心再立军功,进一步坐大。为了维持朝局表面平衡,不让自己与这些支持者产生嫌隙,曹太后虽知任长卿能力,却并未出言支持。

赵宗全见反对声众,心中不悦,却也不好强行推动,以免引发更大的朝堂争议。他目光一转,落在了谢玄身上。谢玄智谋出众,是自己潜邸时就跟着自己的老人,且与顾廷烨、陈立、谢飞等同属新贵体系,由他监军,既能代表自己的意志,又能与前线将领顺畅沟通,确保战略执行。

“既如此,”赵宗全决断道,“监军一职,便由枢密院都承旨、灵寿伯谢玄担任!谢卿,朕只给你一道旨意:此战,必须胜!”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曹太后闻言,微微蹙眉。她觉得皇帝此举有些独断,未充分征求她的意见,但考虑到自己首次垂帘,不宜与皇帝在军事任命上正面冲突,且谢玄确也算得上合适人选,权衡之下,便默认了。然而,这道略显强硬的任命,却在她心中留下了一丝不快,为日后太后与皇帝之间潜在的权力摩擦,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臣,谢玄,领旨!必竭尽全力,不负圣望!”谢玄出列,深深一躬。而顾廷烨、陈立、谢飞亦一同领命,四位好友,将以一种全新的、公开的方式,在西南战场再次并肩。

决策已定,朝廷机器高效运转起来。不日,以沈从兴为正招讨使,顾廷烨为副招讨使,谢玄为监军,陈立、谢飞为先锋的大军,便浩浩荡荡开赴西南。为保京城万全,小段将军及部分禹州嫡系武将暂接管了禁军部分防务,护卫宫禁。

任长卿送别好友,心中虽有关切,却也乐得清静,正好在家陪伴有孕的盛华兰。朝野上下,皆知此战阵容豪华,陛下志在必得。大多数人将目光聚焦在沈从兴、顾廷烨这两位正副主帅以及陈立、谢飞这对先锋猛将身上,对文官出身的监军谢玄,并未抱太多期望。

然而,无人能料,正是这位灵寿伯,将在西南的险山恶水之间创下赫赫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