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血诏定乾坤(2 / 2)

赵宗全被这山呼海啸般的“殿下”喊得头晕目眩,他看着跪倒一地的众人,又看看儿子手中那刺目的血诏,只觉得如同置身梦中,不,是置身于一个巨大而危险的漩涡中心!他慌乱地摆着手,声音带着哭腔:“不……不行!我不能当这个太子!这……这是僭越!是死罪啊!兖王势大,我们……我们怎么打得过?英儿难道你忘了太祖和太宗的事了,烛影斧声犹在眼前。”

顾廷烨眉头紧锁,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看向赵宗全,声音沉肃,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殿下!此刻已容不得您退缩了!兖王连刺杀您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如今您又接到了勤王血诏,您以为,就算您此刻逃走,兖王登基之后,会放过您和您的全家老小吗?届时,天下之大,恐无您立锥之地!唯有遵奉诏命,放手一搏,方能挣得一线生机,乃至……君临天下!”

谢玄也适时开口,语气冰冷,分析着利害:“殿下,仲怀所言极是。兖王残忍暴戾,邕王府便是前车之鉴。您已无路可退。唯有挺身而出,奉诏讨逆,方能名正言顺,汇聚天下忠义之士,博取那唯一的生路与无上尊荣!”

赵策英也跪行到父亲面前,抓住他的衣袖,恳切地说道:“父亲!仲怀和谢先生说得对!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想想母亲,想想妹妹,还有我那尚未满月的孩儿!难道您要眼睁睁看着我们全家都……”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家人的安危,未来的恐惧,部下的逼迫,以及那“君临天下”四个字所带来的隐秘诱惑……种种情绪在赵宗全心中激烈交战。他脸色变幻不定,最终,那深植于骨的恐惧和对家人安危的担忧占据了上风,他像是被抽干了力气般,颓然地点了点头,声音干涩:“罢…罢了……就……就依你们所言吧……”

众人见他终于点头,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齐声高呼:“大人英明!”

赵宗全却在这时,不知是惊吓过度还是怎的,忽然背过身去,望着漆黑的夜空,用一种带着埋怨又似自语的腔调,幽幽地叹了口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刚才……你们不是喊的‘殿下’么……”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嫌称呼不够尊贵,在提醒他们呢!顾廷烨和谢玄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谢玄立刻率先再次叩首,声音洪亮: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参见太子殿下!”众人会意,再次山呼,这次称呼更加明确。

赵宗全这才仿佛满意了,缓缓转过身,脸上努力想挤出一丝威严,却依旧带着几分惊魂未定的苍白,他清了清嗓子,问道:“既……既如此,诸位……平身吧。如今东京情况如何?我们该如何行事?”

盛明兰立刻上前回道:“回禀太子殿下,宫内情况万分危急,叛军在皇城内无恶不作,杀戮官眷,欺凌宫女……官家……官家也不知如何了……”她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谢飞悄悄踢了阿宝一脚。阿宝会意,忍着伤痛,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朗声道:“启禀太子殿下!末将阿宝,原任东京东城门守城督头,现奉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任长卿任大人之命,拼死护送盛家六姑娘与血诏出城!任大人早有预见,命末将于城门随机应变!现东京城已被叛军完全封锁,四门紧闭,城内禁军多数已被兖王掌控,情况万分危急!任大人及一众忠于陛下的官员,此刻仍被困于皇宫,生死未卜!还请殿下速发援兵!”

赵宗全打量着阿宝,见他虽然受伤不轻,但身形魁梧,眼神坚定,回想起刚才远远看到他一人独战十余名叛军而不退的勇猛姿态,心中不禁暗赞:真是一员难得的虎将!又听到他提及任长卿,赵宗全点了点头:“任长卿……呃,本宫在禹州亦久闻其名,西北大捷,扬我国威,乃是国之栋梁!却不知任卿家现在如何了?”

盛明兰生怕赵宗全犹豫,赶忙抢着说道:“太子殿下!姐夫和父亲、兄长,还有许多大臣,此刻都被困在翰林院密室当中,官家亦危在旦夕!叛军凶残,每延迟一刻,便多一分危险!还望殿下以社稷为重,即刻发兵救援啊!”

赵宗全点了点头,但脸上又露出一丝为难:“勤王救驾,本宫义不容辞。只是……仅凭这血诏,西郊大营的将士,能信服本宫吗?若无兵符将令,只怕难以调动大军……”

盛明兰这才猛地想起,连忙道:“殿下莫怪,臣女一时心急,险些误了大事!”她再次从怀中取出另一样东西,正是那半边青铜虎符,“官家早有准备,这是调兵的虎符,请殿下查验!”

赵宗全接过那冰凉沉重的虎符,借着火光仔细看了看,与自己印象中的制式无误,心中最后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手握血诏与虎符,他便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与勤王主帅!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挺直了腰板,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决断之色,环视众人,沉声下令:“好!既有陛下血诏与虎符在此,我等奉诏讨逆,义不容辞!传令,所有人等,即刻改道,全速前往西郊大营!”

“谨遵殿下令旨!”众人轰然应诺,声震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