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计划通!(2 / 2)

今年,又是北伐又是水灾,要不是皇上搞了个募捐……国库里跑进了老鼠,都得含着眼泪出来!

可开海组建远洋舰队……

一艘船要多少木料?多少桐油?多少铁钉?雇佣的船工水手,哪个不要钱?

一支船队,那得花多少钱?

他不敢想!那数字,能把他这个户部尚书活活吓死!

杨思义躬身道:

“陛下,开海一事,前无古人,兹事体大。臣以为,当以稳妥为上,不可操之过急……”

他话还没说完,工部一个官员立马跟上,对着杨尚书就开炮:

“陛下,杨尚书此言差矣!兵贵神速!那海外金山又不会等我们,万一被旁人抢了先,我等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先造船!”

“造船?钱呢?!”杨尚书眼睛一瞪,“没钱你拿什么造?拿你的官帽去换木头吗?”

“你……”

“够了!”朱元璋又是一声低喝。

他算是看明白了,让他们自己商量,商量到洪武三十年也出不来个结果。

他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文官队列最前方的那个身影上。

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朱元璋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臣在。”李善长心头一紧,赶紧出列,躬身垂首。

众人精神一振!

果然来了,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

这口最大的锅,终究还是要甩到李善长这个“百官之首”的头上。

“你是咱的丞相,百官之首。”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咱不管你们是工部牵头,还是户部统管。咱只要一个结果。”

朱元璋伸出三根手指。

“三天。”

“三天之内,咱要看到一部万无一失、权责分明、人人都能看懂的章程。”

“拟不出来……”朱元璋顿了顿,眼神变得冰冷刺骨,“你这个左丞相,也就当到头了。”

轰!

这话一出口,所有大臣都倒吸一口凉气。

三天?

搞出一部关于开海的完整法案?这他娘的不是开玩笑吗?

别说三天,就是三个月,都未必能把里头的利益纠葛给理顺了!

所有人的目光,“刷”的一下,全都聚焦在了李善长的身上。

那眼神,复杂极了。有同情,有幸灾乐祸,有等着看好戏的,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期待。

李善长,大明朝堂上公认的老狐狸,算计了一辈子,这次,看他怎么解这个死局!

办好了,他左丞相的位置将稳如泰山;办砸了,后果……谁都不敢想。

李善长早就听过皇上的计划,作为最大的“托儿”,他也提前在家进行排练过。

他脸上先是露出一副的苦瓜脸,一副叫苦不迭的样子。

谁都能一眼看出,这是想说“我滴个亲娘哎,这活儿可怎么干……三天……这是要我的老命啊!”之类的话。

但随即,李善长咬了咬牙,他深吸一口气,表情迅速收敛,对着龙椅深深一拜,声音沉稳,听不出半点波澜。

“臣……遵旨!”

……

“宴毕——”

一名内侍尖着嗓子,拖长了音调,高声呼喝:

朱元璋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底下噤若寒蝉的臣子,猛地一甩龙袖,转身便朝后殿走去,只留给众人一个决绝的背影。

“恭送陛下!”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却透着一股子底气不足的虚弱。

直到那明黄色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屏风之后,紧绷到极点的气氛才骤然一松。

“呼……”

不知是谁先长出了一口气,紧接着,整个大殿里响起了一片此起彼伏的喘息声。

不少大臣身子一软,若非官袍宽大,怕是能直接看到他们打颤的双腿。

一个个后背的朝服,都被冷汗浸得透湿,紧紧贴在身上,黏腻得难受。

明明是赴了一场其乐融融吃得开心的番薯宴,可这感觉,比连着开了三天三夜的大朝会还累,心累。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像探照灯一样,“刷”地一下,全都汇聚到了一个人身上。

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

刚才还互相看不顺眼的各部官员,“呼啦”一下,全都围到了李善长的身边。

“李相!李相!下官刚才就觉得,此事非您出马不可啊!”

“丞相大人,您放心,我户部上下,愿为丞相大人效犬马之劳!关于钱粮的部分,我们连夜给您核算出来!”

“李相,我们工部有最全的造船图纸,我这就给您送府上去!”

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一句句肝胆相照的话,听得李善长脑仁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