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在这里,又一次戛然而止。
刚刚被“亩产三千八百斤”这个数字砸得七荤八素的百官,脑子还没转过来,就听到了这几句话。
薄田?
还遇上了旱情?
大殿里,死寂的氛围悄然发生了一丝变化。
不少官员,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
原来如此!
他们就说嘛!天底下哪有这么神的东西!
原来这玩意儿,金贵得很!
必须得是皇上您这真龙天子,在御花园那等风水宝地,用金锄头亲自伺候着,才能长出三千多斤来!
换个地方,换个赖地,再赶上个天灾,怕不是就要原形毕露了?
换种说法,御花园的土地都是经过精心打理的,是实打实的良田。
而且,皇上还有格物院提供的“仙肥”,肯定不会差!
甚至,还有一些官员在心里嘀咕,
是不是格物院又研制出了什么更厉害的肥料,这才让这番薯长得这么好?
一些心思活络的,甚至已经开始琢磨,待会儿该怎么措辞,既要肯定皇上这片试验田的功绩,又要“委婉”地指出此物“不宜推广”的局限性。
都察院一名御史,刚才还被震得面如土色,此刻,腰杆子却悄悄挺直了些。
他心里的念头几乎要脱口而出:此物娇贵,耗费民力,若强行推广,恐劳民伤财,非社稷之福啊!
然而,就在这份小小的“原来如此”和“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情绪,刚刚在殿内蔓延开来时。
那个该死的太监,又开口了。
他将那个“然”字,拖得长长的,仿佛是在欣赏底下百官从极度震惊到自我安慰,再到即将坠入深渊的表情变化。
然后,他猛地一收气,用一种近乎于嘶吼的,破了音的嗓门,炸响在每个人的耳边!
“——亦得番薯,两千六百斤!”
轰!!!
如果说,刚才那“亩产三千斤”,是一颗炸雷。
那么现在这“薄田耐旱,亩产两千六”,就是一颗真真正正的,蘑菇弹!
连那鸟不拉屎的贫瘠沙地,都能种出两千六百斤!
这已经不是祥瑞了!
这是神迹!是足以颠覆乾坤,改写青史的神迹!
是上苍,硬塞到大明嘴里的一口饭!
“皇上英明!天佑我大明啊!”
李善长第一个“反应”过来,老泪纵横,对着朱元璋,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额头撞在冰冷坚硬的金砖上,发出了“咚”的一声闷响。
“皇上英明!天佑我大明!”
满朝文武,无论文臣武将,无论心中作何感想,在这一刻,全都发自内心地,五体投地,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天佑我大明!!”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响彻了整个奉天殿,几乎要将这宫殿的屋顶都给掀翻!
看着底下黑压压跪倒一片,磕头磕得山响的臣子们,朱元璋的心里,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
爽!
太他娘的爽了!
这种让满朝文武集体失态,三观尽碎的成就感,比他当年攻下应天府,登基称帝的时候,还要来得痛快!
他享受着百官的朝拜,享受着那一道道狂热、敬畏、如同看神明一般的目光。
他知道,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
他朱元璋的威望,将达到一个历代帝王都无法企及的,真正的巅峰!
这,就是手握粮食的底气!
随即,就在这气氛烘托到极致的时候,朱元璋却忽然,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尽遗憾的叹息。
“唉——”
这一声叹息,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顶上。
正跪得起劲的百官们,都愣住了,纷纷抬起头,一脸懵逼地看着龙椅上的皇帝。
陛下,这……这是啥意思?
亩产三千斤的神物都到手了,您还有啥不满意的?
您这叹气,叹得我们心里发慌啊!
只见朱元璋缓缓站起身,走到丹陛边缘,负手而立,用一种带着几分萧索,几分惆怅的语气,幽幽地说道:
“此等神物,得来……不易啊。”
他=朱元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