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皇上真的在种地!(2 / 2)

没错!就是种地。

这个消息,是左丞相李善长,在一次和几个心腹门生喝酒时,“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

“唉,你们是不知道啊。”李相爷端着酒杯,一脸的忧心忡忡,

“皇上最近,也不知是怎么了,许是国事太过操劳,心力交瘁,竟然……竟然在御花园里,开辟了一块菜地!”

“什么?!”

在场的几个官员,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李相,您没说笑吧?在御花园里……种地?”

“千真万确!”李善长长叹一声,再次展现演技,奥斯卡都欠他一座小金人。

“老夫前日进宫议事,亲眼所见!皇上他老人家,竟然穿着一身粗布短打,拿着个小锄头,在那儿……在那儿有模有样地翻地呢!”

“还说,是什么从海外寻来的祥瑞,叫什么……番薯?听说能亩产千斤。”

“皇上非要自己亲手种一种,验证真假。”

“老夫劝了半天,说此举有损天子威严,可皇上就是不听啊!还说,他就是泥腿子出身,不能忘本!唉,你们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李善长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气,那副“我为皇上操碎了心”的忠臣模样,简直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而在场的几个官员,在最初的震惊之后,一个个表情都变得无比古怪。

皇上……在宫里种地?

还种什么“番薯”?

亩产千斤?

那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仙种吗?

这事儿,怎么听怎么觉得……魔幻。

但这话是从李相的嘴里说出来的,那肯定假不了。

一时间,各种猜测,开始在官场的小圈子里,疯狂流传。

有人说,皇上这是被前段时间的“空印案”给气糊涂了,开始自暴自弃,不理朝政了。

也有人说,皇上这是在效仿古代圣君,行“躬耕亲试”之举,是为了彰显自己心系农桑,与民同苦的仁德。

更有人脑洞大开,说皇上这是在修炼什么长生不老的“仙法”,那“番薯”根本不是什么祥瑞,而是炼丹用的药引子!

各种版本,传得是有鼻子有眼。

但无论哪个版本,都指向了一个核心事实。

——皇上,他真的,在宫里种地!

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压抑的应天府官场,激起了层层涟漪。

那些原本因为“审计署”和“一体纳粮”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员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头,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皇上都开始种地了,说明他老人家的注意力,已经从他们这些“贪官污吏”身上,转移开了。

这是好事啊!

天大的好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官场之上,总有那么些人,将祖宗礼法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比如都察院的那位御史张柬之。

他们这些老顽固,当听到“皇上躬耕于御花园”的消息时,

一个吹胡子瞪眼,觉得这“有损天威,乱我朝纲!”,

有的甚至想要上书死谏,将皇上从“歧途”上劝回来

只是他们刚刚想有所行动,身边就冒出一堆官员,一拥而上,直接架着他们去喝茶下棋,甚至他们的上司也直接给他们批了假期让他们先休息休息。

开玩笑,皇上好不容易转移注意力,你们去一喷,自己是喷爽了,又把皇上惹怒了怎么办?

此刻,在这些官员眼里,皇上在御花园里种地,哪里还是什么有损天威的荒唐事?

那分明是菩萨心肠,是天大的恩典!

只要皇上能一直对那“番薯”保持兴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就还能多过几天安生日子。

于是乎,一个极其诡异的现象,出现在了应天府。

每天早朝之后,总有那么一些个官员,会“不经意”地,凑到一起,开始讨论一些……农业技术问题。

“哎,王大人,听说了吗?皇上昨天给那番薯地,浇了水了!”

“何止是浇水啊!我还听说,皇上嫌宫里的水不够肥,还特意命人,从……从御膳房,弄了些淘米水去浇呢!”一个消息灵通的户部官员,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

另一个工部的官员,也跟着凑了过来,一脸的炫耀:

“这算什么?我跟你们说,前儿个,皇上觉得地里的虫子多了,还特意召见了我们工部的几个老木匠,让他们研究怎么造一种……能抓虫子的‘仙器’呢!”

“抓虫子的仙器?那是什么玩意儿?”

“谁知道呢!反正皇上给画了个图,奇形怪状的,说是叫什么……‘捕虫网’?”

一时间,“皇上今天浇水了吗”、“皇上今天施肥了吗”、“皇上的番薯长芽了吗”,成了应天府官场最热门,也最安全的社交话题。

大家见面,不再是讨论国事,而是心照不宣地,开始交流起了“种地心得”。

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大明的官场,都从“权谋剧”,切换到了“田园风光片”。

而始作俑者朱元璋,看着都尉府密探每天呈上来的,关于百官们“热议农桑”的报告,在乾清宫里,笑得是前仰后合,眼泪都快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