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在旁边默默听着几人说话。
这位大明头号猛男,不像朱元璋和刘伯温想得那么复杂。
他脑子里就一根筋。
既然没神仙保佑,那倭国就是个放在案板上的猪,早晚得挨上一刀。
一想到那座能挖上百年的银山,能挖上百年的金山……
常遇春就感觉自己的血是热的,心是烫的,手是痒的!
恨不得现在就点齐兵马,杀过去!
可一想到这,他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都蔫儿了。
他摸了摸自己手臂上小了一圈的肌肉,叹了口气。
这身子骨,怕是没机会去征讨倭国了。
这些年南征北战,什么刀山火海没闯过?现在倒好,连多喝两碗酒都得被媳妇念叨。
将来真开打了,自己怕也只能在应天府的宅子里,听着捷报,干瞪眼了。
那滋味,比杀了他还难受!
这股子郁闷,让他心里堵得慌,也让他更加急切。
就算自己去不了,也得问明白了,让后辈们去!
“先生,您给说道说道,将来打倭国的时候,这海上的仗,到底该怎么打?”常遇春追问道,“总不能还跟陆地上一样,骑着马冲吧?”
这句半是请教,半是玩笑的话,把众人都逗乐了。
李去疾也被他这直肠子的模样给逗笑了,心想这常铁牛还真是个妙人。
他压根没把这当成什么军国大事,只当是朋友间吹牛打屁,也就随口那么一说。
“海战嘛,跟陆战不是一个玩法。”
李去疾翘着二郎腿,姿态要多悠闲有多悠闲。
“要我说啊,这事儿其实简单。”
“也别想着什么登陆作战,太麻烦,死人也多。”
“最好啊,是直接弄个几艘大号的铁甲战舰。”
“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船上呢,再架上几十门最大号的火炮。”
“到时候啊,几艘船往那倭国的港口外头一停,啥也别干,就开炮!”
“轰他娘的!”
“对着他们的城池,他们的港口,日夜不停地轰!”
“什么时候把他们打服了,打怕了,什么时候他们哭着喊着把金山银山双手奉上,这仗,就算打完了。”
李去疾摊了摊手,一脸轻松。
这话说的,轻飘飘的。
可听在朱元璋三人耳朵里,却不亚于又一个晴天霹雳!
啥玩意儿?!
铁……铁甲战舰?!
常遇春第一个没忍住,眼珠子瞪得跟铜铃似的。
“李先生,你没说胡话吧?用铁造船?”
他一拍大腿,嚷嚷道:“铁那玩意儿,扔水里‘噗通’一下就没了!用它造船,那不是造船,那是给人批量打造铁棺材,上赶着去喂王八啊!”
这话说得糙,但在理。
这是当时所有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铁落水里会沉!
木头在水里会浮!
船,就得是木头造的!
刘伯温脑子快速运转。
刚才听了李去疾用“格物”讲解飓风,他也下意识开始类似的方式进行思考。
他皱着眉,沉思片刻,忽然想起了什么。
“不对……”
“《考工记》有云,刳木为舟。舟者,所以载人载物,浮于水面。其理在于,舟排开之水,其重逾舟之重,故能浮也……”
他喃喃道:“一个空心的铜碗,可以浮在水面。但一个同样重量的铜块,却会沉下去。”
刘伯温越说,眼睛越亮,思路也越清晰!
“是了!是了!万物皆同此理!不管是木盆,还是铁盆!只要它足够大,足够空,能排开足够多的水,它就能浮起来!”
“李先生,刘某说的,可对?!”
他激动地看向李去疾,像一个终于解开难题的学生,在向老师寻求肯定的答案。
李去疾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心里暗道一声“卧槽”。
可以啊老刘!这就无师自通阿基米德原理了?这智商,不服不行!
“刘老先生说对了一大半。”
李去疾笑着纠正道:“原理就是这个原理,我们管它叫‘浮力’。简单来说,只要你造的船,排开水的重量,比船本身加上船里所有东西的重量还大,它就沉不了。”
常遇春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世界观再一次受到了冲击。
而朱元璋的关注点,却瞬间从“能不能浮”转移到了另一个更实际的问题上。
铁船?
那得花多少钱啊!
现在铁器用来早兵器战甲都不够,你跟咱说用铁造船?
那不是奢侈,那是败家!
“先生,你说的那个‘铁甲’,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