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叔啊马大叔,你可真是……太抬举那帮倭人了,哈哈哈……”
李去疾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把朱元璋给笑懵了。
也把朱元璋心里头好不容易升起的那点对未知的恐惧,给直接笑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满脑子的问号。
咋地?
这事儿很好笑吗?
十数万大军,上千艘战船,浩浩荡荡,最后葬身鱼腹,连个水花都没见着。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严肃,很恐怖,很值得后人警醒的事情吗?
先生你这笑点是不是有点……太高了?还是说,太地狱了?
“先生,您这是何意?”
朱元璋强压着心头翻涌的疑惑,声音都沉了几分。
他不怕打仗,不怕死人,就怕这种摸不着头脑,连敌人都没看见就没了的仗。
那是天威!
非人力所能及!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神风’这个词儿,包装得太好了。”
李去疾好不容易才止住笑,他看着朱元璋和刘伯温那一脸“你快给我们个解释不然我们今晚睡不着觉”的表情,清了清嗓子。
“马大叔,刘老先生,我问你们一个事儿。”
他慢悠悠地说道:“咱们大明从南到北,漫长的海岸线上,每年夏秋两个季节,是不是总有那么几天,会刮一种邪乎的风?”
“那风刮起来,能把海边的百年大树连根拔起,能把不够结实的房顶整个给掀飞,卷到天上去!”
朱元璋一怔,几乎是脱口而出:“有啊!咱沿海的州府,年年都要上报,称之为‘飓风’!威力极大,一旦来了,房屋倒塌,船只倾覆,百姓损失惨重,朝廷都得拨钱赈灾!”
“对嘛!”
李去疾一拍手,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那帮倭人,管那玩意儿叫‘神风’。”
“在咱们这儿,它叫‘飓风’。”
“而在我看来,”李去疾顿了顿,吐出了一个全新的词汇,“它有个更准确的名字,叫‘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朱元璋和刘伯温默默地在心里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
听起来,感觉比“飓风”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律感?
“先生的意思是……”刘伯温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他好像抓住了什么,“那所谓的‘神风’,并非什么神明显灵,也不是那倭国有什么天命护体……”
“它就是一种……跟刮风下雨一样的,自然现象?”
“刘老先生,你真是个天才!”
李去疾赞许道。
“它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它还是一个有规律,甚至可以预测的自然现象!”
轰!
朱元璋的脑子又嗡了一下!
可以预测?!
连老天爷什么时候发脾气,都能预测?!
这……这怎么可能?!
“先生慎言!”刘伯温的脸色都变了,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天上的神仙听到,“天威难测,岂是凡人能够窥探的?”
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算卦卜筮,那是窥探天机,本就有伤天和。
可李先生这口气,不像是“窥探”,倒像是……把老天爷的脾气秉性,给摸透了!
刘伯温有些不敢相信。
但随即又想起这位李先生可是连雷电都能掌控!或许……他真的摸透了老天爷的脾气?
看着两人那副敬畏又不敢相信的样子,李去疾心里叹了口气。
唉,跟古人科普真是个体力活。
算了,也别扯什么地球自转科里奥利力了,那玩意儿能把他俩的cpU当场干烧了。
得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
“别紧张,别紧张,都坐下。”李去疾像个安抚小朋友的村头教书先生,摆了摆手。
“格物,还记得我说的‘格物’吗?”
两人下意识地点头。
“其实,这玩意儿的道理,非常简单。”
“我想想,怎么和你们解释,你们能听明白……”
“对了,水往低处流,对吧?”李去疾问道。
两人点头,这不是废话嘛。
“好,那我再问你们,你们洗澡的时候,看过那浴桶里的水往下漏吗?或者看过河里的水,流到某些地方,会不会打着转儿?”
朱元璋想了想,点头:“会!那叫旋涡!”
“这就对了!”
李去疾拍了拍手。
“你们就把那片大海,想象成一个巨大无比的,装满了空气的盆子!”
“空气?”
“对,就是咱们呼吸的这个东西,它也是个东西,它也会流动。”
李去疾指了指天上的太阳。
“夏秋季节,日头毒辣,海面上的空气受热之后,会如何?”
刘伯温回答水会蒸腾挥发
刘伯温沉吟片刻,依据自己毕生所学,谨慎地回答:
“《黄帝内经·素问》 有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论衡·自然篇》有云: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气蒸腾而上,遇冷则凝,化为云雨。”
这是他认知里的极致,是天地运转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