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131章 大水褪去,真正的索命鬼才会来

第131章 大水褪去,真正的索命鬼才会来(1 / 2)

万籁俱寂。

狂风卷着尘土,在院中呼啸盘旋。

李去疾僵在原地,脸上的血色一点一点褪去,只剩下与朱标同样惨白的颜色。

他的耳边,是风声,是朱标嘶哑的声音。

更是这一世记忆中,那遥远又清晰的,关于一场洪灾的片段。

那年他还小,大雨下了几天几夜。

河水涌入村子,浑黄的泥浆吞噬了他所熟悉的一切。

他记得被父母死死抱在怀里,泡在冰冷刺骨的水中,眼睁睁看着邻居的房屋被整个推倒。

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水中挣扎着沉下去,再也没有浮上来。

他记得灾后那一片死寂的泥泞。

腐烂的牲畜,散落的家什,还有空气中那股甜腥的、令人作呕的,尸体的气味。

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和无力感,此刻,跨越了十多年的光阴,再一次将他牢牢攫住。

朱标看着李去疾瞬间煞白的脸,心中一痛,以为大哥也被这滔天的灾祸吓住了。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干得发不出任何声音。

然而,仅仅是几个呼吸之后。

李去疾那双原本因震惊而有些涣散的瞳孔,重新凝聚了起来。

惊慌褪去。

恐惧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可怕的冷静,一种仿佛能将一切情绪都冻结的绝对理智。

“急,没用。”

李去疾缓缓开口,声音同样干涩,却异常沉稳。

他走到石桌边,坐了下来,腰杆挺得笔直如枪。

然后,他抬眼看向朱标。

“老二,你听好。”

朱标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像是面对严师的学子。

“现在,朝廷最担心的是什么?”李去疾问道。

“是灾民生乱……”朱标本能地回答,声音艰涩,“还有,北伐大军可能……可能要被抽调回来。”

这是他来之前,父皇在东暖阁对他说的原话。

十万灾民一旦失控,就是席卷整个山东的滔天之乱,足以动摇大明国本。

而北伐,是父皇毕生的心愿,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最后一战,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功亏一篑。

“对。”李去疾点了点头,“所以,直接发钱发粮,是下下策。”

“为何?”朱标一怔。

这几乎是历朝历代赈灾的唯一办法。

“因为发不匀。”

李去疾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进朱标的心里。

“也发不够。”

“百万灾民,派多少官吏去发?怎么保证每个人都能拿到手?”

“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会不会趁机上下其手,侵吞救命粮?”

“就算粮食发下去了,灾民无田可种,无屋可居,每日聚在一起,吃了上顿没下顿,会不会为了一点口角摩擦,就酿成血流成河的大乱?”

李去疾的每一句问话,都让朱标的额头多渗出一层冷汗。

这些问题,他不敢想,父皇也不敢深想!

“那……那该怎么办?”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颤抖的希冀,像是溺水者抓住了唯一的稻草。

李去疾吐出了四个字。

“以工代赈。”

朱标咀嚼着这个无比陌生的词语,眼中尽是茫然。

“朝廷拿出钱粮,但不是白给。”

李去疾站起身,在院中踱步,思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声音也随之变得铿锵有力。

“组织所有青壮灾民,修复被冲毁的堤坝,疏通堵塞的河道!”

“女人们可以纺纱织布,为北伐大军制作冬衣!”

“甚至可以组织人手,开山采石,修建官道!”

“所有参与劳作的人,按日发放粮食和微薄的工钱。不劳动者,不得食!”

“如此一来,灾民有事可做,有饭可吃,就不会胡思乱想,聚众生乱。”

“朝廷的钱粮,也从单纯的消耗,变成了对水利、军备、交通的投入!”

“最重要的是,”李去疾猛地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标,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能让他们活得像个人,而不是一群等着朝廷投喂的牲口!”

“他们靠自己的双手换来食物,心里就有底气,有盼头!”

轰!

朱标的脑子里,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真正的惊雷,炸得他眼前一片金光。

以工代赈!

原来……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

这不是简单的救灾之法,这是一种全新的,经世济民的大学问!

父皇的担忧,北伐的困境,百万灾民的未来……所有盘根错节的难题,仿佛都被这一把快刀,找到了最关键的那个结!

“大哥!”

朱标激动得浑身发抖,猛地上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变调,“此法……此法……我……我这就去禀告父……我爹!让他立刻上奏皇上!”

他转身就要跑,却被李去疾一把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