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128章 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第128章 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2 / 2)

侧面的一扇屏风后,走出了一个人影,正是大皇子朱标。他方才一直站在那里,将两人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父皇。”朱标躬身行礼。

“说说看,你怎么看这个孔克仁?”朱元璋呷了口茶,随口问道。

朱标沉吟片刻,答道:“儿臣以为,孔先生……口服,心不服。”

朱元璋来了兴致,身子微微前倾:“哦?从何处看出来的?他刚才那番话,可是说得滴水不漏,态度也恭顺得很呐。”

朱标摇了摇头:“儿臣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朱元璋眉头一挑。

“是。”朱标坦然道,“孔先生是当世大儒,城府深不可测,喜怒不形于色,儿臣这点道行,看不透他的心思。但儿臣一直记着大哥教的一句话。”

“哦?李先生说了什么?”朱元璋来了兴趣。

“大哥让儿臣时时揣摩《史记》里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朱标的眼神变得清亮起来,脑海中甚至浮现出当初大哥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圈圈杠杠,一边用最白的话解释的场景。

.

“大哥说,别管他们嘴上说的是圣人教诲还是他娘狗屁,想看清一群人,就看他们的饭碗是什么。”

“孔先生和他的门生,是这天下的‘船’,他们靠着‘圣人教化’这四个字,在民心这条‘河’上,走得又高又稳。”

“可如今,格物院横空出世,造出了一艘更快、更能装货的‘船’,这艘船不仅能让百姓吃饱饭,还能让父皇的国库充盈。这等于是在他们的河道上,生生抢了他们的生意。”

朱元璋听着,眼中的赞许之色越来越浓。标儿这番比喻,通俗易懂,却直指核心。

这李先生,教的东西就是这么直白好用!

朱标继续说道:“他们这次低头,不是因为想通了,也不是因为佩服格物院,只是因为他们继续闹下去,损失会更大。”

“他们现在是被百姓的口水和鞋底,打怕了。可这‘利’字上的冲突,并未解决。他们没有从格物院这里得到半分好处,反而是格物院的每一次成功,都在从他们身上往下撕肉。”

“就算今日之事揭过,等将来,若真要将算学、格物之学列入科举,那便是要掘他们的根了,他们一定会拼死反对。”

“说得好!”朱元璋一拍大腿,

“那依你看,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真把他们都给杀了吧?那帮穷酸,杀了一个,会冒出十个来哭丧,烦人得很。”

朱标的脸上,露出一个与他温和气质不太相符的、略带狡黠的笑容。

朱元璋瞬间就想起李去疾有时候也会露出这种狐狸笑。

“父皇,大哥还教过儿臣一招,叫‘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快说来听听。”

“当初大哥的肥皂生意做得太大,引来了一个富商觊觎,那富商在背后使了不少阴招。后来大哥用计让他吃了大亏,可最后,大哥非但没有赶尽杀绝,反而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高价买了一小部分肥皂工坊的股份。”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抚掌大笑:“哈哈哈哈!妙啊!这是把他绑到自己的船上来了!以后谁要砸肥皂工坊的生意,他得第一个跳出来跟人拼命!”

“父皇圣明。”朱标躬身道,“儿臣以为,对付孔先生他们,也可如此。”

“儒生之中,并非人人都是辩经的好手,也并非人人都对圣人文章感兴趣。总有些不入流的,或是偏爱数算的,或是擅长工笔画图的。在儒林里没有出头之日,只能当个穷酸秀才,十年寒窗,换来的却是家徒四壁,受人白眼。”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朱标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格物院将来要扩大,需要大量识文断字、又懂算学的人才来记录数据、绘制图纸、管理库房。”

“我们可以专门开出一些职位,薪俸给足,地位给够。让他们知道,读圣贤书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一条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受人尊敬的路。”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真实。

“如此一来,便是从儒家内部,撕开一道口子。把那些不得志的、有才能的,都拉到我们的船上。”

“孔克仁他们越是打压格物院,就越是把这些人往我们这边推。等我们的船上,载满了大量曾经的儒生,他孔克仁的船,可就没那么稳了。”

“哈哈哈哈!好!”朱元璋龙颜大悦,站起身来,在殿中踱了两步,眼中精光四射。

标儿说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计谋了。

这是一种阳谋。

堂堂正正地摆在台面上。

我就是要挖你孔克仁的墙角,我就是要分化你们儒生集团。

我给他们官做,给他们钱花,给他们一条你们给不了的出路。

你孔克仁敢拦吗?

你若是拦,就是断人前程,就是嫉贤妒能,就是与朝廷唱反调。

那些被你拦住的儒生,嘴上不说,心里会怎么恨你?

皇帝也正好拿这个当理由,名正言顺地敲打你。

你若是不拦,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阵营里的人,一点一点被格物院这块巨大的磁石吸走。

你的人会越来越少,反对的声音会越来越弱。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他感觉到烫的时候,已经无力跳出锅了。

他猛地停住脚步,看向朱标,沉声道:

“标儿,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拟个章程出来,告诉天下读书人,我大明的格物院,求贤若渴!朕倒要看看,是孔夫子的仁义道德管饭,还是咱的钱财官位,更能收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