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只是在想……这开海的事业,或许,原本是该由我来做的。”
这话一出,朱元璋和马皇后都愣住了。
“什么意思?”
朱标沉默了片刻,像是在组织语言。
最后,他抬眼直视着自己的父亲,问了一个让朱元璋始料未及的问题。
“爹,您扪心自问,若是没有遇到大哥,您……会开海吗?”
朱元璋的动作僵住了。
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他沉思了良久,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闪过了无数念头。
最终,他缓缓地、却无比诚实地摇了摇头。
“不会。”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咱这辈子,最恨的就是那些见利忘义的商人,最烦的就是那些叽叽歪歪的文官。开海的好处,咱不是看不到,可其中的麻烦,更多。”
“咱没把握能压得住。”
“或许……咱到死都不会开。甚至,还会留下祖训,令后世子孙,永禁开海。”
听到这个答案,朱标的脸上,果然如此的神情更浓了。
“我之前听大哥闲聊时,偶尔提过一嘴开海之事。”
朱标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我想,这定是大哥用他的大预言术,看到了另一条没有他的未来。”
“在那个未来里,父皇您定然是下了海禁的祖训。”
“而大明后来的皇帝,应该还是会开海。”
“满朝文武,敢违背您定下的祖训的,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儿子我了。”
他说出“违背您定下的祖训”这几个字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父亲的脸色。
然而,朱元璋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怒意。
他静静地听着。
然后,忽然伸出蒲扇般的大手,重重地拍在了朱标的肩膀上。
“好!”
这一声“好”,中气十足,充满了激赏。
“不愧是咱的儿子!做得好!”
“当了皇帝,就该有这份魄力!”
“什么祖宗家法,要是碍了江山社稷,碍了百姓民生,掀了又如何!”
“咱的祖训,是让子孙后代把大明江山坐得更稳,不是让他们抱着块牌位当饭吃!”
朱元璋的眼中,满是身为父亲的骄傲。
他随即又追问道:“那……后来呢?在那个未来里,你开海……最后怎么样了?”
朱标的眼神黯淡了下去。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儿子想,在那个未来里,我应该没有大哥这样的奇策。我没有将利益分出去,而是将所有的好处,都死死握在了自己手里。”
“我活着的时候,尚能压服满朝文武,强行推进此事。”
“可是……”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许久,声音里带着一丝无法言喻的悲凉。
“可是我死后,您的孙子,他压不住那些群起而攻之的臣子。最后,海禁被恢复。”
“甚至,为了杜绝后患,那些人,恐怕会将下西洋的海图、造宝船的图纸,都付之一炬,或让它们‘莫名’消失。”
“以至于后来的皇帝,就算想再次开海,也成了无米之炊,望洋兴叹。”
“砰!”
朱元璋一拳砸在车厢壁上,整个马车都跟着一颤。
他的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眼中杀机毕露。
毁堤淹田,断根绝后!
好一群读书人!
好一群国之栋梁!
车厢内死一般的寂静。
可就在这压抑的气氛中,朱元璋忽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穿透车厢,在官道上远远传开。
“哈哈哈!好!好啊!”
他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转头看着自己一脸错愕的儿子和妻子。
“标儿,那只是一个没有你大哥的未来!”
“如今,不一样了!”
他目光灼灼,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有了李先生这套‘官股’‘军股’‘商股’的法子,咱等于把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绑在了这艘出海的大船上!”
“将来,别说你的儿子,就是来了个昏庸的皇帝,他就算想下旨恢复海禁……”
“你看看满朝文武答不答应!”
“你看看九边将士答不答应!”
“你看看天下富商答不答应!”
朱元璋又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温暖而有力。
“标儿,你放心。这开海的第一步,最难走,也最得罪人。这块最硬的骨头,父皇先替你啃了!这盘棋,父皇先帮你布好局!将来,等你坐上那个位置,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