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这是在掘我儒家的根(2 / 2)

“只要明日的仪式失败,那所谓的‘天授之道’,就会立刻变成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环视一圈,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们可以派出死士,连夜潜入工部大营,毁了那个灯笼!”

这个疯狂的念头,如同一颗投入火药桶的火星,瞬间点燃了众人心中被逼到绝路的戾气与疯狂。

“对!毁了它!”

“只要它飞不起来,陛下的脸面就丢尽了!我看他还如何提那个‘格物院’!”

孔克仁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剧烈的挣扎与意动。

这是目前看来,唯一釜底抽薪的办法。

虽然手段卑劣,但为了维护圣人道统,为了儒家的千年传承……似乎,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就在这股疯狂的情绪即将彻底吞噬整个房间之时。

一个沉稳如山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住口!”

仅仅两个字,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

众人浑身剧震,齐刷刷地望向门口。

只见门口,静静地站着一位身穿素色儒袍的老者。

他面容清癯,眼神却温润而坚定,如同一块历经千年风雨的古玉。

宋濂。

当朝翰林学士承旨,大本堂讲师,众皇子之师,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景濂!

他只是站在那里,便有一股无形的气场,如春风化雨,将满室的喧嚣、疯狂与戾气,尽数压了下去。

“尔等,饱读圣贤之书,就是为了学这些鸡鸣狗盗的伎俩吗?!”

宋濂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不大,却字字诛心。

“简直是在为圣人抹黑!”

那些方才还叫嚣着要搞破坏的年轻儒生,被他目光所及,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地低下了头。

“可是……宋公!”

一名年长的儒生终究是不服气,站起身,拱手强辩道。

“非我等行事不端,实乃陛下逼人太甚!他竟以‘梦中天授’此等荒诞不经之说,来立那‘格物院’,与我儒家分庭抗礼!我等若再不反击,道统将亡啊!”

“糊涂!”

宋濂一声厉喝,振聋发聩。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宋濂的声音在死寂的屋内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如同晨钟暮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他猛地顿住,目光变得愈发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本就是我儒家八目之首,是修身之始,是探求大道的第一步!”

“如今,陛下另辟蹊径,将这‘格物’二字,做出了我等未曾想过的文章。我等读书人,不思以经义辩之,不以道理折之,反倒要效仿宵小之辈,行此等下作之事?”

宋濂猛然转身,伸手指着门外,声色俱厉。

“若真如此,那我儒家的脸面,才是真的被尔等亲手,丢尽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如电,直刺那名老儒生的内心。

“说!尔等惧怕的,真的是‘格物’这两个字?!”

此言一出,如利剑剖心!

那名老儒生顿时语塞,一张老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是啊。

他们怕的,不是“格物”。

他们怕的是,解释“格物”,解释“天地至理”的权力,从此不再独属于他们了!

宋濂看着众人,脸上流露出一丝深切的失望。

他缓步走到桌前,拿起那张被捏得皱巴巴的告示,用手掌轻轻将其抚平。

孔克仁僵坐在那里,脸色青白变幻,捏着茶杯的手,终于无力地松开了。

只听“啪”的一声轻响。

那只早已不堪重负的青瓷茶杯,在他松手后,碎成了数片。

滚烫的茶水混着茶叶,淌了他一手,他却仿佛毫无知觉。

他看着宋濂,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干涩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那依学士之见,我等……该当如何?”

宋濂的脸色稍缓,但眼神依旧如铁,坚定不移。

“陛下的心思,我懂。”

“但这,不是尔等自甘堕落,行此下作之事的理由。”

“我辈儒生,立于天地之间,靠的是胸中的丘壑万千,靠的是笔下的风雷激荡,靠的是堂堂正正的学问与道理!”

他将告示缓缓放下,那双温润的眼眸,此刻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仿佛一柄尘封已久的宝剑,锵然出鞘!

“既然陛下要立‘格物院’,要讲这‘格物’之道。”

“那我宋濂,便在格物院建立后去会上一会!”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掷地有声。

“我倒要亲眼看看,这所谓的‘天授之道’,究竟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