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猜出了朱元璋的目的。
不只是让他们确定朱标返回,
还有就是让他们主动提出册封太子!
并且,回去后和下属们通通气。
在下次大朝会的时候,让文官、武官以及纠察院的官员都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搞多余的幺蛾子!
朱元璋十分满意四人的态度,说道:
“言之有理!”
“善长,这件事就交给你安排了。”
李善长鞠躬受命。
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你们先坐下吧。”
“咱这次召见你们,除了见标儿。”
“还有另外另外两件事。”
“首先是第一件事情……”
“你们认为……咱之前制定的皇室供养制度有什么问题吗?”
朱元璋收起笑容,表情认真,已经进入了工作模式。
朱标则走到他身边,开始观摩。
徐达安静地坐着,没有说话。
常遇春挠了挠头,也没说什么。
这件问题,明显是需要文臣来解决,他们这些武将就不用掺和了。
李善长思索了一下,说道:
“陛下,恕微臣愚钝,想不出有什么问题。”
其实,李善长心里,是觉得这供养给得有些太高了。
但他知道说出来肯定触怒朱元璋,肯定不行。
“陛下!”
“臣认为皇室供养的支出可能略高,或许要进行调整。”
一旁的刘伯温跟着说道。
李善长心中冷笑:
“刘基啊刘基。”
“你还以为如今的陛下是当年的吴王吗?”
“如今他是皇帝,乾纲独断!”
“你干嘛要和他对着干呢?”
在李善长看来,
朱元璋并不觉得宗室供养有问题。
毕竟这是他老早就确定的政策。
一旦朱元璋确定想试试某个政策,基本没人能拦住他。
就像当初他决定分封藩王,几个反对的朝臣,坟头草都有几米了。
如今朱元璋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试探他们的态度。
如今朱标返回皇宫,虽未册封,但太子储君之位已是囊中之物,
这之后,朱元璋肯定要给其他几个皇子加封藩王。
那时候,就需要给藩王年俸了。
朱元璋肯定是不希望到时候有人跳出来反对,
所以现在才提前试探。
虽然,刘伯温的话已经相当委婉了。
但按照李善长以往的经验,朱元璋肯定已经在心里给刘伯温打了个叉了!
好感度减一。
“伯温啊,再这么下去……”
“都不用我使手段,恐怕你自己就要辞官了。”
李善长在心里感叹。
他和刘伯温分别是淮西党和浙东党的魁首,在朝堂上属于对手。
但他对刘伯温的才能还是相当钦佩的。
只可惜刘伯温这人,在某些时候太过刚直。
就像现在,以他的才智,肯定也猜出朱元璋的想法。
却不肯装傻,非要顶一下朱元璋。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伯温你说的不错!”
“咱也发现了这问题。”
“你来帮咱筹谋一下,该如何改进这制度。”
嗯?
别说李善长了,刘伯温也是愣了一下。
他们能看出来,朱元璋是真的在寻求建议。
怎么回事?皇帝陛下今天怎么改性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