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答案往往四平八稳,根基扎实,虽无惊艳之笔,却也极少有疏漏之处,透着一种让人放心的可靠感。他所筑的厚土道基,在此刻仿佛也为他提供了沉静的心境与绵长的耐力。
相比之下,旁系弟子虞文和虞景德则显得更为紧张和吃力。
虞文额头已见细汗,他资质在此次虞璎子弟中相对普通,面对这些深奥的题目,只能竭尽全力回忆族学所授,下笔颇为犹豫,时常需要反复斟酌措辞,生怕理解有误或表达不当。他的答案大多中规中矩,缺乏个人见解,更多是复述经典和先生教诲。
虞景德更是面色微微发白,他修为最低,神识强度也弱,长时间维持高强度神念输出已让他感到有些疲惫。
他答题速度最慢,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咬住下唇,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慌乱。他只能集中精力确保基础题目的正确率,对于那些需要高深悟性和广阔视野的题目,则显得力不从心,答案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深入。
秘境高空,七彩霞光之后,礼部尚书百里文渊与诸位副考官、监督者的强横神念,早已如同无数张无形无质、却又覆盖了整个平台每一个角落的巨网,密切地关注着下方。
他们不仅在看答案的正确与否,更在感受着那些文字中流露出的道韵气息、思维模式、心性品质,以及那或许一闪而过的、真正充满智慧与潜力的灵光。
三日的考核时间,对于全神贯注、心神完全沉浸于经义瀚海之中的修士们而言,仿佛只是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
当百里文渊那如同暮鼓晨钟般的声音再次清晰地响彻每一人的识海——“时辰到!停笔!”时,无数人恍然从那种忘我的状态中被惊醒。
有的面露自信从容的微笑,显然对自己的发挥颇为满意;有的眉头紧锁,似乎对某些题目仍存疑虑或不甘;更多的,则是长长舒出一口浊气,无论结果如何,这第一关,总算是闯过来了。
下一刻,所有悬浮在玉质书案上的玉简与灵纹笔,如同被一只无形大手抹去,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第一项“经易典籍”考核结束的刹那,仿佛连秘境本身的时间都为之凝固。先前那如同春蚕食叶般的沙沙书写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几乎要压垮心神的、深海般的沉寂。
数万名年轻修士,无论先前是挥洒自如还是绞尽脑汁,此刻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般,僵直在自己的蒲团之上。
空气中弥漫的七彩霞光似乎也黯淡了几分,唯有那无形的、来自高空考官团队的威压,如同实质般笼罩着每一个人,让呼吸都不自觉地变得轻缓。
所有的目光,或明或暗,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与期盼,投向了那霞光流转的秘境天穹深处——那里,将决定他们能否继续留在这汇聚了天下风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