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各展才华(上)(2 / 2)

妫无咎所书写的答案,文字并不华丽繁复,却每一字都仿佛蕴含着灼热的纯阳道韵,直指核心,对经义的理解往往能抛开繁琐注疏,直溯本源,有一种“大道至简”的韵味。

尤其是在论述“天道”与“火德”、“光明”、“生机”等概念的题目时,其见解独到而深刻,周身隐隐有温暖却不灼人的淡金色光晕自然散发,仿佛与这秘境上方的霞光隐隐呼应。

他答题的速度不快不慢,却带着一种绝对的掌控感,仿佛这些艰深题目,于他而言不过是闲庭信步。

除了这些光芒耀眼的八姓子弟,来自各州郡的地方望族中,亦不乏藏龙卧虎之辈。一位来自北方州郡“镇岳堡”、身材魁梧、肤色古铜的石姓子弟,答题时周身隐隐有厚重如山岳的虚影流转,对边防布局、地理险要、异族习性等题目有着出自本能的深刻见解。

一位出身东南“碧波城”、身着水蓝色长裙的海家女子,则对水利工程、河海航运、近海防御乃至海外风物等事了如指掌,答案中常带有浓郁的水灵气息与开阔的视野。

诸子百家的传人,在此刻更是将自身学派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墨家子弟聚集的区域,数人并未像其他人那样立刻埋头书写,而是先不约而同地释放出几个结构精巧、不过拳头大小的机关兽。

这些机关兽眼泛灵光,围绕着玉简投射出的题目虚影快速爬行、扫描,似乎在以独特的方式辅助分析题目中蕴含的几何原理、力学结构或工程难题,随后,墨家子弟们才下笔如飞,他们的答案中,除了文字论述,往往还附有极其精密、标注详细的机关结构草图或工程示意图,令人叹为观止。

纵横家的一位传人,面容清瘦,眼神灵动,答题时唇齿微微开合,无声地演练着各种游说辞令与策略组合,笔下文字充满了极强的煽动性、策略性与对人心微妙的把握,专注于邦国外交、纵横捭阖、危机处理等题目。

法家的几位门徒,则是个个面色严肃,下笔如刀,字字冷峻铿锵,引律条,明赏罚,论述过程极度强调规则的绝对权威、执行的效率与公正,对刑名之学、吏治整顿等题目有着近乎苛刻的严谨与逻辑性。

儒家此次参与大典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名为孔逸的青年。他气质温润如玉,目光睿智而平和,周身仿佛自然流淌着一股令人心安的浩然之气。

他答题不疾不徐,节奏平稳,笔下文字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却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蕴含其中,对仁政爱民、礼乐教化、道德修养等题目的阐述,尤为深刻纯正,仿佛这些理念已融入他的血脉神魂,身体力行。

【求五星,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