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十柄灵剑 > 第102章 北辰映剑

第102章 北辰映剑(1 / 2)

快船犁开蔚蓝的海面,带着南海的咸风与深海的秘密,缓缓驶入广州港。码头上,岭南刺史早已率众焦急等候,见窦建德等人安然返回,且气息沉凝,隐有宝光,方才长长舒了口气。

龙绡宫之行详情,自不会宣之于众。窦建德只言已诛灭妖邪源头,南海异事自此可平。刺史与水军都督自是千恩万谢,盛赞钦差神通。

那枚事关重大的蜃龙珠,被静尘以承影剑意辅以特制玉盒封印,由窦建德亲自保管。此物虽灵性温和,然力量过于庞大,且牵扯归墟之秘,需得尽快送回长安,由陛下与袁李二位师长定夺。

在广州府稍作休整,将地方善后事宜交割完毕,窦建德一行人即刻启程,快马加鞭,北上返京。

一路无话。越是靠近长安,空气中弥漫的盛世气象便越是浓郁。官道平整,驿馆井然,商旅络绎,田亩丰饶,与南海那诡谲莫测、杀机暗藏的氛围截然不同。便是窦建德这等见过大风大浪、甚至曾逐鹿天下的人物,也不得不感叹李世民治世之能。

然而,灵剑在身的他们,却能感受到这繁华盛世之下,那依旧涌动着的、常人难以察觉的暗流。湛卢仁德,感应四方忧喜;承影破妄,窥见虚实缝隙;龙渊诚信,明辨清浊之气;纯钧尊贵,遥感山河脉动。四海虽平,却非高枕无忧。

这一日,终抵长安。

城阙依旧巍峨,朱雀大街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他们并未惊动百姓,悄然由侧门入皇城,直入两仪殿复命。

李世民早已得报,于偏殿召见。数月不见,这位帝王的气度愈发深不可测,端坐于御座之上,周身并无迫人气势,却仿佛与整个大殿、乃至窗外的宫阙云天融为一体,眸光开阖间,自有抚平万物、界定秩序的威严。他体内那融合后的帝皇剑意,已臻化境,圆融无瑕。

窦建德上前,详细禀报了南海乃至龙绡宫发生的一切,呈上那封印着的蜃龙珠。

李世民静静听完,指尖轻叩御桉,目光扫过那玉盒,并未立刻打开,反而先看向窦建德,微微一笑:“窦卿此行,辛苦。湛卢仁剑,泽被南疆,功在社稷。”

他又看向静尘、张胥、如意:“静尘先生破妄诛邪,张先生定波净海,如意明辨真伪,皆有大功于国。”

言语平和,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气度。众人皆躬身谦谢。

“归墟……蜃龙珠……”李世民沉吟片刻,命内侍唤来袁天罡、李淳风。

二人匆匆赶来,风尘仆仆,显然也是刚从外地返回不久。得知东海之行,他们循着星槎残留波动与古籍记载,确实在东海极深处发现了一些归墟之力侵蚀现实的痕迹,甚至找到了一处极其隐秘、即将崩溃的古老祭祀遗址,证实了归墟入口的存在及其不稳定性,却未能深入。

听完窦建德的叙述,尤其是龙绡宫见闻及苏娘娘最后被归墟拒绝的细节,袁天罡白眉紧锁:“看来,归墟并非无主之地,其内确有古老意志盘踞,且似乎……有其规则与‘门槛’。那妖狐残魂乃至宝,竟都不足以叩开其门?”

李淳风补充道:“亦或是,其所献非所需?归墟吞噬万物,其所求者,或许并非寻常力量……”

李世民颔首,示意打开玉盒。

盒盖开启的刹那,梦幻般的七彩光华流淌而出,将偏殿映照得光怪陆离。那蜃龙珠静静悬浮,内里微型蜃龙虚影悠然游动,散发出令人心神宁静的浩瀚之力。

袁天罡仔细探查良久,面露惊容:“好纯粹的幻梦本源之力!此物乃天地奇珍,自成法则,虽源于归墟,却已得造化,非邪非恶,善用之,或可窥探时空之秘,稳定心神,甚至……编织利于人族的幻境领域。”

李世民目光微动,似有所思。他伸出手指,轻轻点向蜃龙珠。

指尖并未触及珠体,那蜃龙珠却勐地一亮,珠内微型蜃龙竟朝着李世民的方向微微颔首,流露出亲近之意。珠光与李世民周身那无形的帝息相互交融,幻化出种种盛世景象、山河壮丽、万国来朝的虚影,虽一闪即逝,却无比真实动人。

“陛下圣德,泽被万物,此宝亦知归心。”袁天罡赞叹道。

李世民收回手指,澹澹道:“宝物虽好,终是外物。归墟之患,根源未除。”他看向众人,“此番南海、东海两路探查,虽险象环生,却收获巨大。至少已知,归墟并非不可知、不可抗,其有其限,亦有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