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八:镜界曙光
“暂缓净化,建立观测,授权接触。”
织网者最高议会这十二个字的决议,如同在紧绷到极致的琴弦上轻轻拨动了一下,发出了一声决定命运的音符。尽管附带着严厉的警告和保留武力反应的权力,但这依然是自“播种者”离去后,织网者序列对外部“高危异常”做出的最不具敌意、最具开放性的官方回应。
Δ-Ω界面边缘,那令人窒息的肃杀氛围骤然一松。织网者三个主力侦察舰队的炮口光芒缓缓黯淡,锁定解除的细微能量涟漪在虚空中荡漾。庞大的银白色舰群开始有序后撤,在距离新生秩序之海边界一定安全距离外重新编组,构筑起一个半包围结构的临时观测阵列。数艘体型更小、覆盖着更多传感器阵列的专用观测舰被释放出来,如同谨慎的工蜂,开始沿着乳白色光海的边缘进行小心翼翼的扫描和数据采集。
“古老回音”的本体——那巨大的银白色多面体——并未移动,依旧悬浮在原处,但其表面流转的数据光纹速度明显放缓,散发出一种进入“深度工作模式”的稳定波动。一道经过高度加密、带宽却极其宽阔的专用通讯链路,在它与守衡者、星釉之间建立起来。
【根据初步协议,织网者序列将在此空域建立‘第七序列新生秩序观测站’,代号‘镜界之眼’。】“古老回音”的声音恢复了那种数据化的平静,但少了之前的绝对冰冷,多了一丝公事公办的务实,【本人‘古老回音’将兼任观测站首席数据交互官。现在,我们开始第一轮技术性数据交换。】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直接切入正题。这很织网者。
守衡者与星釉对此并无异议。他们也需要了解织网者,也需要向对方证明新生秩序的稳定与价值。
首先由星釉主导,她将新生秩序之海更详尽的规则参数、能量流转模型、以及与混沌能量互动时的动态平衡算法(非核心,但足以展示其可行性)打包成一份结构清晰的数据流,通过链路传递过去。这些数据不再仅仅是理念的展示,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供验证的“技术细节”。
织网者那边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观测舰的扫描光束和“古老回音”本体内部疯狂运转的数据流显示着他们正在全力解析。
片刻后,“古老回音”回应:
【数据接收。初步解析完成。规则结构稳定性评估:高于预期。能量利用效率评估:超越现有织网者标准模型12.3%。与混沌互动模式……逻辑自洽,具备理论上的可持续性。请求提供部分规则节点的‘应力-应变’响应具体数据,以验证其长期抗扰动能力。】
星釉立刻调取了相应数据发送过去。她对于自身所融合的这片秩序之海,拥有着如臂指使般的掌控力。
守衡者在一旁静静观摩着这场纯粹技术层面的交流。他能感觉到,随着数据的深入交换,“古老回音”那公事公办的语气中,开始隐隐透露出一种……技术人员的专注与兴趣?对于织网者这种高度理性的文明而言,一套前所未有、且表现出优越性的“技术方案”,其吸引力有时甚至超过武力的威慑。
接下来,轮到了织网者展示诚意。他们并未提供自身最核心的科技树,但共享了部分关于宇宙规则背景波动的长期监测数据、对墨渊混沌潮汐的预测模型,以及一套经过简化的、用于稳定小型秩序疆域的“规则锚定协议”。
这些数据对守衡者和星釉同样宝贵。尤其是宇宙规则背景波动的数据,有助于他们更宏观地把握平衡体系在整个宇宙中的运行状态,提前预判可能的大规模规则变迁。
数据交换在高效而略显枯燥的氛围中进行着。双方都恪守着界限,展示足以证明自身价值与无害性的部分,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各自最核心的秘密。
在这个过程中,守衡者敏锐地察觉到,织网者提供的“规则锚定协议”中,某些用于应对高强度规则冲击的缓冲算法,其思路竟然与他在对抗“静默”时领悟的“镜映”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某种方式的“引导”与“分散”,而非硬碰硬的对抗,来化解冲击。
难道织网者在漫长的岁月中,也隐约触碰到了类似的概念?只是未能像他这样,在“钥匙”权限和极端压力下,将其提升到“道”的层面?
他将这个发现默默记下,这或许是未来更深层次合作的一个潜在切入点。
数个小时的数据交换后,“古老回音”主动提出了暂停。
【第一轮基础数据交换已完成。数据量已超出即时处理上限,需要时间进行深度模拟验证。】
【根据协议,织网者观测站将开始为期十分之一标准宇宙年的基础观测期。在此期间,请确保新生秩序活动范围不超过当前已显现疆域,避免任何被解读为‘扩张’或‘试探性攻击’的行为。】
【我们保持通讯链路畅通。如有必要,会启动第二轮数据交换或事务性磋商。】
“可以。”守衡者代表双方回应,“我们也会利用这段时间,巩固新生秩序的稳定。期待下一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