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永乐”,人们便会想起那位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的雄主;
提起“洪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热血画卷便会徐徐展开。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烙印,一种历史的展现,代表着政策的延续性,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更代表着君主贯彻始终的决心。
崇祯不需要用频繁更换的年号,来粉饰自己的功绩。
他想要的,是让“崇祯”这两个字,成为这个崭新时代的唯一标签。
从拨乱反正,到中兴强国,再到开疆拓土,直至最终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都将囊括在这一个年号之下。
崇祯要让后世子孙,只要一提起“崇祯”这两个字,便会立刻联想到这段波澜壮阔、焕然一新的历史!
这,才是他想要的,真正的“贯彻始终”。
良久,在群臣渐渐平息的议论声中,崇祯缓缓开口道:“朕知道,改元是我朝之惯例,诸位爱卿为朕纪功之心,朕心领了。”
他先是肯定了群臣的善意,然后,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朕不想换。”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所有热情高涨的大臣头上。
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李若水愣住了,张叔夜愣住了,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为何皇帝会拒绝这样一件于他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美事。
崇祯没有理会他们错愕的表情,平静的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年号,是为纪年,若频频更换,于百姓查阅文书、计算年月,多有不便,此其一。”
“朕之功过,不在于年号之名,而在于后世之评说,在于百姓之口碑,若朕德不配位,即便一年一换,用尽天下美言,亦不过是自欺欺人之举,此其二。”
崇祯的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最重要者,朕自登基之日起,所思所想,便是要为我大宋,开创一个全新的、稳定的、长久的时代!”
“朕不希望这个时代,被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所谓的‘阶段’,朕希望,朕之一生,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标,贯彻一个意志!”
他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的臣子们,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所以,朕意已决,自朕始,行‘一世一元制’!”
“朕的年号,便是‘崇祯’!朕在位一日,大宋的年号,便是一日‘崇祯’!朕要让这个年号,贯穿朕之一生!朕要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完整的、贯彻始终的崇祯时代!”
话音落下,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
群臣们被皇帝这番闻所未闻的言论,和那股磅礴无比的气势,彻底震撼了。
他们或许还无法完全理解“一世一元制”背后的深层含义,但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皇帝那不容置疑的决心,和那份想要开创一个前无古人时代的、君临天下的雄心!
一个皇帝,用他的一生,去定义一个时代。
这是何等的气魄!
短暂的寂静之后,左相张叔夜,第一个反应过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走上前,对着崇祯,行了一个无比标准的大礼。
“陛下圣明!臣等,愚钝了!”
“陛下圣明!”
群臣如梦初醒,纷纷躬身山呼万岁,响彻云霄,经久不息。
崇祯十二年的最后一场大朝会,就在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从这一天起,大宋的臣民们都明白了一件事:他们的皇帝,将不会再更换年号。
崇祯十三年、崇祯十四年、崇祯二十年、三十年……只要这位皇帝还在,这个年号,就将一直延续下去。
只是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崇祯这年号,一用就是六十余年,不仅刻入了所有大宋臣民的心中,同样刻入了世界各地土着的心中。
甚至,有许多人恐惧这个年号!
尤其是东方岛上矮小的那群人,一听崇祯之名,腿肚子都转筋,想到了那段被举国奴役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