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夜宴之后,南京城安静了数日。
这一天,位于皇城东侧的枢密院官署,迎来了一百多年来,星光熠熠的一天。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官署门前,一顶顶代表着国公、侯爷、伯爷身份的华盖官轿,接二连三地抵达。
轿帘掀开,走下来的,是岳飞、韩世忠、张俊、王彦……一个个在疆场上叱咤风云、名震天下的百战名将。
他们褪去了昨日的戎装,换上了代表枢密院重臣身份的绯色官袍,腰束金玉腰带,胸前佩戴着各自爵位的补子。
往日里握持刀枪剑戟的双手,如今空空如也,取而代之的,是象牙制成的笏板。
当新任枢密使岳飞,在一众同僚的簇拥下,迈入枢密院那厚重的大门时,所有在院中供职的文书、小吏,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纷纷躬身行礼,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们感受到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扑面而来的铁血煞气。
这股气息,与枢密院往日里那种沉闷、刻板、充斥着文牍主义的氛围,格格不入。
原枢密使姚友仲,如今的忠勤伯,早已在此等候,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与岳飞、韩世忠等人一一见礼,亲手将枢密使的印信交到了岳飞的手中。
“鹏举兄,从今往后,这天下兵马,便要劳你费心了。”姚友仲笑着说道,姿态放得极低。
岳飞手捧着沉甸甸的印信,心中百感交集。
“忠勤伯客气了,日后还需伯爷与诸位同袍,多多指点。”
交接仪式简短庄重。
随后,岳飞在一众新任同僚的簇拥下,走进了专属于枢密使的公廨。
这间宽敞的屋子里,堆满了如山一般高的军报、文书和地图。
从此以后,这里将是自己未来的战场了。
岳飞感慨一声,在主位上坐定。
屁股下的椅子还没坐热,便有吏员捧着三份由宫中直接下发的、用黄绫封套包裹的“中旨”,恭恭敬敬地呈了上来。
按大宋新制,皇帝的旨意,文治下达中书省,武治下达枢密院,由中书省和枢密院传达圣旨,往下贯彻执行。
新官上任就有旨意下达,韩世忠、张俊等人,都伸长了脖子。
岳飞缓缓展开第一份。
这份诏书,是关于“岳家军”高级将领的人事任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原燕云军副都统制、燕云承宣使张宪,忠勇过人,屡建奇功,着升为燕云节度使,总领燕云十六州防务,节制诸军。
原燕云统制王贵,调任山西军兵马都总管,驻守太原。
原燕云统制牛皋,调任辽东军兵马副总管,协助经略辽东……
……”
一系列的任命,如行云流水,当岳飞读完,枢密院众人已经是一片了然。
不等他们细细品味,岳飞又打开了第二份诏书。
这一次,他没有自己看,而是直接递给了身旁的副枢密使韩世忠。
韩世忠一愣,接过来一看,呼吸顿时变得有些粗重。
这份诏书,赫然是针对他原来的西军旧部,“韩家军”的人事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