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明日开张(2 / 2)

海生正带着几个人,指挥着将一筐筐新鲜的海鱼和龙眼、荔枝卸下马车。几个木匠师傅在叮叮当当地赶制着符合穗安图纸要求的操作台和清洗池。

“张伯,您腿脚不便,就负责盯着这清洗池的水,一定要保持活水流动,干净!”海生对着一个跛脚的老者温和地说道。

老者局促地搓着手,连连点头:“哎,哎!海生小哥放心,老汉一定看好!”

另一个有些口吃的汉子,被安排去晾晒处理好的果肉,阳光照在他专注而满足的脸上。虽然动作不快,却异常认真。

这里没有激烈的竞争,只有按部就班的工作和一日两顿实实在在的饱饭。罐头厂还在筹建,但“以工代赈”已经从这里开始,让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重新感受到劳动的尊严和价值。

槐树里大院,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更像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大家庭。小乞丐们换上了干净的粗布衣裳,虽然还有些面黄肌瘦,但眼神里的惊恐和麻木已褪去大半。几个三四十岁、穿着整洁、面容和善的妇人穿梭其间。

她们是穗安特意挑选的,都是附近识字的平民妇人,或是守寡,或是家境贫寒但知书达理。

“来,小石头,这个字念‘人’,对,一撇一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一位姓刘的妇人坐在小凳上,耐心地握着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手,在沙盘上写字。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另一边,秀儿正带着几个稍大的女孩围坐在一张长桌前。桌上堆满了红艳艳的龙眼。

“看,这样,轻轻一捏,皮就裂开了,手指从这里剥开,要小心别把果肉弄破了…”秀儿动作麻利,声音轻柔地示范着。她身边的小女孩们学着她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剥着龙眼,将晶莹剔透的果肉放入干净的竹簸箕里。

剥好的果肉会被送到郊外的临时加工点,这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既能锻炼手眼协调,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和收获的快乐。空气中弥漫着龙眼的清甜和孩童们偶尔发出的、带着点小成就感的轻笑声。

穗安悄然走进槐树里,没有惊动任何人。她看着刘妇人教孩子识字时眼中的光,看着秀儿带着女孩们剥龙眼时那份专注的宁静,看着孩子们脸上久违的、属于孩童的轻松神情,心中一片温润。

妙善不知何时也溜了进来,站在穗安身边,小声说:“师父,秀儿姐姐教得真好。小豆子她们以前只会抢食,现在剥果子比我还仔细呢!”她语气里带着点小骄傲,仿佛这些孩子的进步也有她一份功劳。

“嗯。”穗安轻轻拍了拍妙善的头,“你也要好好学,以后要帮师父带更多的小师弟小师妹。”

“嗯!”妙善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海生处理完郊外的事务也赶了过来,低声向穗安汇报:“道长,郊外那边安置妥当了,第一批鱼和果子也已送到,明日就可以开始试做清洗和预处理。”他看着安静有序的大院,眼中也流露出暖意。

穗安的目光扫过忙碌的妇人、学习的孩童、剥果子的女孩,最后落在院中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上。夕阳的金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万事俱备了。”穗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明日,便民所挂牌。我们的路,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