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武脉学院(1 / 2)

邀请先天武脉者的行程刚结束,轩峰就马不停蹄地召集联盟核心成员开会——成立武脉学院的想法,在他返程的飞机上就已愈发清晰,如今先天武脉者们答应加入或担任顾问,更是让这个想法有了落地的坚实基础。

“灭脉者、噬脉者虽然被平定,但武脉界的乱象刚有好转,很多武脉者要么不懂正道理念,要么只会蛮干,还有不少潜在武脉者得不到正确引导,容易走歪路。”轩峰坐在会议桌主位,语气恳切,“我们成立学院,就是要培养‘懂武脉、懂科技、守正道’的人才,让武脉与科技融合的理念真正传承下去,而不是只靠我们这一代人。”

联盟的老成员们纷纷点头赞同。雷老说道:“轩主席说得对,以前武脉者都是各自为战,没个统一的规矩和教法,才会出那么多乱子。成立学院,既能系统传授武功,又能教他们明辨是非,还能结合科技知识,这才是长久之计。”

“那学院选址在哪?课程怎么设置?师资又从哪来?”有人提出实际问题。

“选址就定在科技新区。”轩峰早有考量,“那里聚集了很多科技公司,还有大片待开发的土地,方便我们建设校园,也能让学员随时接触最新的科技,符合‘武脉与科技融合’的理念。市政府那边我已经沟通过了,他们很支持,愿意无偿提供土地,还会协助建设配套设施。”

至于课程设置,轩峰也有了初步规划:“分三个系——武脉理论系、武脉实践系、武脉科技系。理论系主要教武脉的起源、伦理、历史,让学员明白武脉的本质是守护,不是争斗;实践系教武功招式,但不能只教杀人技,还要结合实战演练,强调‘自卫不主动伤人’的原则;科技系就更重要了,要让学员学习基础的科技知识,了解武脉民生科技的研发逻辑,以后能参与到设备研发或推广中,让武脉科技真正服务于人。”

众人讨论了半天,补充了不少细节:理论系要加入“武脉伦理案例分析”,用以前的反面教材警示学员;实践系要邀请不同流派的武脉者授课,避免单一化;科技系要和轩峰的公司合作,让学员能去实验室参观学习。

师资问题则是最关键的一环。“先天武脉者们是核心师资。”轩峰说道,“静心寺的老和尚、南岛的玄空高僧、北原的清玄道长,他们都答应加入联盟,我想邀请他们担任客座教授,给学员们讲武脉本源和实战经验;西陆的石屋老人虽然不愿加入联盟,但也答应当顾问,我们可以请他定期来讲课,解答武脉修炼的难题。”

除此之外,联盟里经验丰富的武脉者可以担任实践系讲师,轩峰公司的技术骨干则负责科技系的课程,再从各地高校聘请一些懂历史、伦理的教授来讲理论课,师资队伍很快就有了雏形。

会议结束后,学院筹备工作正式启动。选址、设计、施工同步进行,轩峰特意叮嘱设计团队,校园要兼顾实用性和包容性,既要建有武馆、训练场,也要有实验室、图书馆,还要考虑到不同城邦、不同年龄段学员的生活需求,比如设置多语种服务、无障碍设施等。

与此同时,轩峰亲自登门邀请先天武脉者们担任客座教授。去静心寺时,老和尚正在打坐,听闻来意后,欣然应允:“能为武脉培养后继之人,是老衲的荣幸。我可以给学员们讲讲先天武脉的修炼心得,再结合佛经里的向善之道,引导他们坚守正道。”

去北原雪庙邀请清玄道长时,道长正在教弟子们练剑,听完轩峰的计划,他放下手中的剑:“我这辈子就研究武脉修炼,能把毕生所学传给后辈,让他们少走弯路,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实践课上,我可以教他们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内力,还有实战中如何留有余地,不伤及无辜。”

最麻烦的还是西陆的石屋老人。轩峰特意带着之前演示过的迷你耕种设备和净化仪原型机,再次来到石屋。“老人家,学院不是联盟的工具,就是一个纯粹的教学机构,您只需要讲课,不用参与任何管理事务。”轩峰诚恳地说,“学员们都很想听听您对武脉本源的理解,这对他们很重要。”

石屋老人沉默了许久,看着窗外自己种的青菜,缓缓说道:“我可以去讲课,但我只讲武脉知识,不讲联盟的理念,也不接受任何头衔,上完课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