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101章 巴黎战役3——公社的毁灭

第101章 巴黎战役3——公社的毁灭(1 / 2)

亚历山大三世桥头堡的夺取,如同在沸腾的巴黎战局中投入了一块决定性的砝码,然而,胜利的喜悦迅速被严峻的现实所冲淡。

隆美尔突击群在经历了连续一天一夜的高强度突击后,已然是强弩之末,人员伤亡接近三分之一,坦克和车辆多有损伤,弹药消耗巨大。

士兵们倚靠在残破的沙袋工事和坦克履带旁,脸上写满了疲惫,许多人几乎是瞬间陷入了沉睡,即使对岸偶尔响起的冷枪也无法将他们惊醒。

隆美尔本人也几乎到了极限,眼窝深陷,声音嘶哑,但他依然强打精神,巡视着刚刚建立的环形防御阵地,塞纳河右岸(北岸)的桥头堡区域并不宽敞,背靠河流,三面都可能遭受反扑。

“抓紧时间修复工事!布置铁丝网和地雷!把所有还能用的机枪都架起来!炮兵,测算好覆盖区域!侦察兵,前出监视敌人动向!”

他的命令一条接一条,确保防御万无一失。他知道,叛军绝不会坐视这个关键的桥头堡落入德军手中。

果然,当天夜里和第二天清晨,不甘失败的起义军组织了数次连排规模的反冲击,试图将德军赶下河。

战斗在昏暗的街灯和燃烧的建筑火光下进行,异常惨烈。

叛军高呼着“巴黎公社万岁!”的口号,发起近乎自杀性的冲锋。但德军的防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野狼”和“狼王”坦克作为固定的钢铁堡垒,用机枪和炮火织成了死亡之网,配合掷弹兵的精准射击,将一次次反扑粉碎在阵地前,塞纳河畔,尸横遍地,河水也被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就在隆美尔苦苦支撑桥头堡的同时,曼施坦因元帅指挥的德军主力部队,如同决堤的洪水,源源不断地通过被打开的缺口,涌入巴黎东区,并迅速向两翼和纵深扩展。

成建制的德军步兵师、更多的装甲单位、重炮部队,开始系统性地清剿残敌,巩固占领区。

起义军的抵抗虽然依旧零散而顽强,但在德军绝对的火力和组织优势面前,已经无法扭转大局,他们控制的区域被不断压缩。

巴黎城内的枪炮声,如同重锤,敲打在偏安波尔多的法国临时政府脆弱的心脏上。

总理和他的内阁成员们,聚集在临时官邸里,听着无线电里传来的、经过加工但仍能感受到其激烈程度的战报,一个个面色惨白,坐立不安。

“德国人……他们真的打进去了……”

“上帝啊,他们不会趁机再次占领整个巴黎吧?”

“我们必须立刻和柏林确认!确认他们的意图!”

一种引狼入室的巨大恐惧,笼罩着这些昔日的统治者。

他们既希望德军能迅速扑灭革命火焰,又无比担忧德军会赖着不走,甚至反过来将他们一脚踢开。

焦急万分的波尔多政府,几乎是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向柏林发送加密电报,语气从最初的“恳切感谢”逐渐变成了“急切询问”和“寻求保证”。

在柏林无忧宫,林晓皇帝的书房里,气氛则截然不同,汉斯·伯格上尉将一份来自波尔多的最新电文放在皇帝的办公桌上,语气带着一丝戏谑:

“陛下,波尔多那位‘兔子总理’又在询问帝国军队的‘下一步计划’,并再次‘强调’法德友谊,希望帝国能‘尊重法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林晓拿起电文扫了一眼,随手扔在一边,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尊重?主权?当他们像丧家之犬一样逃到波尔多,把首都拱手让给暴徒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主权和尊严?”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欧洲地图前,目光落在巴黎的位置。

“告诉他们,”林晓的声音平静而冷酷,“帝国军队正在为恢复法国的秩序和文明而流血牺牲。让他们放心,帝国对法国的领土没有野心……至少,没有额外的野心,对”

他特意在“额外”二字上加重了语气,然后对侍立一旁的帝国外交部长说道:“是时候把我们‘协助’法国的条件和代价,明确地告诉波尔多的先生们了。起草一份备忘录,不,一份‘合作框架协议’草案,送交波尔多政府。”

外交部长心领神会:“是,陛下。内容主要包括?”

林晓早已胸有成竹,如数家珍:

“第一,法国北部包括里尔在内的部分工业区,以及比利时全境,成立一个‘瓦隆-法兰西经济协作区’,由帝国主导进行经济整合和‘安全保护’,为期……至少二十年。”

“第二,法国所有殖民地,由帝国‘托管’其主要港口和资源产区,以确保欧洲联盟的原料供应和海上安全。”

“第三,法国海军剩余的主力舰只,需暂时交由帝国‘统一指挥’,以应对潜在的海上威胁。”

“第四,法国需承担此次‘平叛’行动的全部军费,并支付一笔……‘秩序恢复补偿金’,具体数额由财政部核算。”

“第五,法国政府需在法律、教育、经济政策等方面,与帝国及欧洲联盟保持‘协调一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林晓目光锐利,“法国必须无条件加入由德意志帝国主导的‘欧洲联盟’,并接受联盟最高指导委员会的指导。”

这一系列条款,几乎是再次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剥皮拆骨,将其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主权剥夺殆尽,使其彻底沦为德意志帝国的附庸,其严苛程度,甚至远超历史上二战末期对战败国的处置。

外交部长深吸一口气,即使有所准备,也被这赤裸裸的条款震撼了一下,但他立刻躬身:“明白了,陛下。我立刻组织人手起草,并以最快速度送达波尔多。”

林晓点点头,补充道:“语气可以‘友好’一些,强调这是为了‘欧洲的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

另外,让我们的报纸和广播开始造势,宣传帝国军队在巴黎的‘英勇’和‘牺牲’,以及恢复秩序的必要性,为这份协议的‘合理性’铺垫舆论。”

就在波尔多政府为柏林送来的“合作框架协议”草案而震惊、争吵、陷入绝望之际,巴黎城内的局势急转直下。

德军主力部队的全面入城,标志着起义军有组织抵抗的终结。

曼施坦因展现了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他没有急于向市中心猛冲,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以强大的兵力,像梳子一样。

逐个街区、逐栋楼房地清剿残敌。缺乏重武器、指挥混乱、后勤断绝的起义军,在德军系统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

让-皮埃尔·马丁,这位曾经的革命演说家,此刻躲在荣军院附近一处阴暗的地下指挥部里,形容枯槁,眼神中充满了血丝和绝望。他面前的电台里,传来的大多是坏消息:

“马丁同志!第7街区失守!指挥官阵亡!”

“我们和东区的联系完全中断了!”

“弹药快打光了!伤员无处安置!”

“德国人的坦克已经出现在协和广场了!”

曾经激昂的口号,此刻变成了垂死的哀鸣。一些起义军士兵和指挥官开始动摇,有人提议分散突围,有人主张投降,甚至出现了小股部队成建制向德军投降的情况。

“不!我们不能放弃!巴黎公社的精神不能灭!”马丁挥舞着手臂,试图鼓舞士气,但他的声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魔力,只剩下声嘶力竭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