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并入帝国不久的斯特拉斯堡,他走访了中心市场,用略带口音但流利的德语与当地的商贩和居民交谈,耐心倾听他们对身份转变的担忧、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经济政策的疑问。
他承诺,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将逐步获得与帝国本土公民完全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帝国将投入资金改善当地的铁路、学校和医院,并将此地打造为德法文化交融、共同繁荣的典范。
汉斯·伯格上尉始终紧随皇帝左右,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各地的见闻、民众最真实的诉求以及皇帝即兴做出的承诺和政策指示。他沉浸在这项重要的工作中,为能亲身参与帝国的重建而感到自豪。
然而,他敏锐的军人直觉也让他察觉到了一些隐藏在热烈欢迎人群背后的冷漠、审视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敌意目光,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容克势力根深蒂固的乡村地区和像斯特拉斯堡这样新整合的区域。
但他当时更多地将此归结为战败者的残余情绪或地方保守势力的固步自封,并未将自己与这些微妙的敌意联系起来,更未想到自己已成为某些黑暗角落泄愤的目标。
返回柏林后,林晓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效率,强力推动了他的全面改革和国家建设计划。
无忧宫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帝国议会大厦内辩论激烈,一系列旨在重塑帝国的法令和宏伟规划如同潮水般接连颁布:
《帝国劳工保障法》(正式确立八小时工作制,上五天休两天,只有早上有牛奶喝,工厂每年只能提供两次奖金,以及每日提供一日两餐,并且只有一次带薪休假)。
《伤残军人及阵亡者家属抚恤法案》(提供国家层面的养老金、医疗和就业支持)、《义务教育扩展法案》(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并强调基础科学、现代历史和职业技能培养)相继在议会经过激烈博弈后获得通过。
保守派议员们虽然顽强抵抗,不断提出修正案试图稀释其影响,但在皇帝的明确表态、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及社会舆论的期待下,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最终得以确立。
并以划时代的“国家高速公路系统”计划为核心,结合各大城市的重建、工人住宅区建设和铁路系统电气化改造等大型公共工程,政府以巨额公共投资强力拉动内需,迅速吸纳了数以十万计的退役军人和失业青年,帝国各地的失业率开始显着下降。
同时,经济管理部门严厉惩治囤积居奇和黑市交易,稳定了市场物价,社会秩序和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高速公路网开始进行详细勘探、路线设计和首批路段的招标,帝国铁路的电气化和关键干线复线改造工程也全面启动。
由着名建筑师设计的、注重功能性、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的现代主义风格工人住宅区,开始在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周边破土动工,旨在解决尖锐的住房问题。城市中心,更多使用钢架结构、大面积玻璃幕墙的新式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改变着城市的天际线。
帝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大的国家意志,将自己从一个以军事容克和传统工业为基础的强国,塑造成为一个高度组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社会福利初步完善、并在经济上深度融合周边区域的超级力量。
(林晓:我听到了“基建”的回响。)
时间进入12月初。12月2日,日本驻柏林大使,在一种极其复杂和尴尬的心境下,请求觐见德国外交部长。
会见时,他面色僵硬,递上了一份措辞经过精心雕琢、表面上极其“谦卑”却又在每个字缝间暗含着威胁的正式照会。
照会中,日本政府首先以冗长的篇幅对“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不幸误解和个别军方人员的擅自、未经授权的行动”表示“最深切的遗憾和歉意”。
并反复重申希望与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维持“远东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然而,笔锋紧接着陡然一转,用近乎最后通牒的语气强调,“日本帝国拥有维护其正当合法权益与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与无可置疑的能力”。
并“期待德国方面能展现出对等的诚意与克制,主动约束其在西太平洋地区过于前出的海军力量部署,以避免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的战略误判和局势升级”。
这几乎是在绝望的恐惧与不甘的野心之间摇摆的、软弱无力的最后挣扎。
林晓在无忧宫阅读了照会的副本后,只是冷冷地笑了笑,对外交大臣指示道:
“回复东京,德意志帝国海军在世界任何国际海域的合法存在与航行自由,都严格基于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以及维护帝国遍布全球的合法贸易与战略利益之需要。”
“远东的和平与稳定,取决于该地区所有相关方的共同克制与负责任的行为,而非任何单方面的、带有指责性质的要求和幻想。”
他同时指示海军情报局和远东分舰队,加强对日本联合舰队动向的严密监视,保持高度戒备。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一份来自帝国驻华沙总督府的加密急电被悄然摆上了皇帝的案头。
报告由德国在华沙的情报负责人亲自撰写,内容指出:在德国一手扶植的波兰摄政议会内部,一位名叫约瑟夫·毕苏斯基的将军,虽然表面上与德国合作,接受军职,但暗中一直在利用其个人威望,秘密积聚力量,联络波兰本土的地下民族主义组织和部分对现状不满的中下层军官。
他多次在私人密谈中表达对德国“过度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的强烈不满,公开宣称“波兰不应永远是德意志的粮仓、兵源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
并隐晦地暗示,一旦时机成熟,波兰必须寻求“完全的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甚至不惜“以武力方式退出强加于我们的中欧军事同盟框架”。
“毕苏斯基……”林晓用手指反复敲打着这个在另一段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名字,目光锐利如刀。
“果然,民族主义的火焰不是那么容易熄灭的,告诉我们在华沙的人,像影子一样盯紧他的一举一动,掌握他所有的联络人和资金渠道,暂时不要采取任何公开行动,以免激化矛盾,但要让他和他身边的人清晰地感受到,帝国的耐心和容忍并非是无限的,柏林对于任何挑战秩序的苗头,都拥有足以将其碾碎的力量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