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沿着虚线的轨迹用力划过,“我们要建设一种全新的、划时代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这不是现有的任何道路,而是专供汽车高速、安全、无障碍行驶的封闭式道路!没有交叉路口,没有行人干扰,拥有坚实的路基、平缓的弯道和独立的出入口。”
“它将极大地缩短城市间的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业流通,加强帝国各个部分的经济联系和凝聚力,甚至在必要时,”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在场的军方代表,“它能让我们国防军的机动速度提高数倍!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帝国未来竞争力的骨架!”
这些计划带有过于鲜明的“未来”色彩,有些年纪较大的大臣面露疑惑,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这巨大的投资是否必要。
但没有人敢公开质疑皇帝的远见,帝国的工业机器,开始在国家意志的强力引导下,部分从战时疯狂的军工生产轨道,试探性地转向民用领域和长远基础设施建设。
11月15日,从君士坦丁堡通过加密电报传来了好消息。在获得了德国紧急输送的大量武器弹药、经费,以及由冯·桑德斯将军派出的德军顾问团直接参与前线指挥和参谋作业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政府军和忠诚于苏丹陛下的军队在安卡拉以西的萨卡里亚河沿岸爆发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中,成功击溃了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国民军主力。
虽然凯末尔本人和他的一些核心军官率领残部退往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崎岖山区继续抵抗,但其对帝国中央政府的直接威胁已经大大降低。
林晓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再次致电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电文一方面表示热烈祝贺,赞扬苏丹军队的英勇,另一方面则以“诚挚建议”的口吻,强烈敦促奥斯曼帝国必须趁此军事胜利的势头,迅速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内政改革,以彻底解决帝国积重难返的弊端,巩固胜利成果,防止类似叛乱再次发生,他提出的具体建议包括:
在保持苏丹至高无上宗教和世俗权威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有实际议政功能的议会,吸收部分温和的民族主义者和受过现代教育的技术官僚入阁,扩大统治基础,缓解民族矛盾。
逐步推行司法和教育体系的世俗化改革,制定现代民法典和刑法典,削弱宗教保守势力对国家法律和社会生活的过度干预。
研究并实施适当的土地分配调整方案,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缓解农村社会的尖锐矛盾,稳定帝国的根基。
明确军队必须效忠于国家和苏丹,而非某个政党(我可没说你青年土耳其党)或特定派别,建立专业的军官团和现代军事教育体系。
这些建议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奥斯曼帝国从一个古老、多民族、宗教色彩浓厚的封建帝国,向一个更加现代、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转型,从而增强其内部稳定性和行政效率,更好地扮演德国在中东和东南欧战略棋局中的可靠盟友角色。
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在军事胜利的鼓舞和德国强大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回电表示将“极其认真地研究并考虑陛下的宝贵建议”。
与此同时,在远东,一个惊人的消息终于无法完全保密:德国公海舰队一支包括最新式战列舰在内的强大分舰队,已经悄然突破了英国海军的薄弱封锁线,抵达了德属南太平洋岛屿基地。
这一情报被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密码破译部门和海外间谍网侦知,迅速传回东京,如如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二次元,举国上下陷入震惊和恐慌。
一次气氛极其紧张的内阁紧急会议上,争吵达到了白热化。
海军大臣山本英辅大将情绪激动,几乎要拍案而起,他怒吼道:“诸君!德国人这是何等狂妄的挑衅!他们把本土舰队最强大的战舰派到了我们家门口!这航程,这意图,难道是要重演当年波罗的海舰队的覆辙,在对马海峡再来一次吗?帝国海军的尊严何在?必须立即动员联合舰队主力,寻找战机,主动出击,务必在太平洋上将其寻获并歼灭!否则,国将不国!”
陆军大臣田中义一大将则相对冷静持重,他皱着眉头反驳道:“山本君,请稍安勿躁!遇事要冷静分析!德国舰队劳师远征,跨越重洋,其补给线漫长而脆弱,主要目的显然是威慑和显示存在,未必真想立即与我决一死战。当前帝国陆军的精锐深陷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命,中国关内的局势也远未稳固,若此时在海上与德国爆发全面冲突,陆上战线必然受到牵连,此乃两面受敌的绝境,极为不智!”
外相则忧心忡忡地补充道:“两位大臣,国际舆论本就因之前数月内发生的多起不幸事件(他委婉地指代斯科尔兹内的刺杀行动)而对帝国颇多微词。”
“若我们再主动攻击一支并未直接威胁我国本土的德国舰队,恐将彻底坐实‘侵略成性’的恶名,在外交上陷入极端孤立的境地。此事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
首相寺内正毅伯爵被夹在中间,头大如斗,进退维谷。
国内报纸和民众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民族主义高涨,要求政府强硬回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理性的军事和外交评估却清晰地显示,与德国这个新晋的欧陆霸主在此时爆发全面冲突,风险极大,胜算难料。
日本陷入了自日俄战争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外交和战略困境之中。
帝国的风云变幻,全球战略的纵横捭阖,似乎并未完全影响到柏林街头细微之处的凡人温情。
11月下旬一个寒冷的傍晚,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汉斯·伯格上尉换下了平日笔挺的军服,穿上了一件厚实的便装大衣,显得少了几分军人威严,多了几分青年人的挺拔。
他手中紧握着一个天鹅绒包裹的小巧首饰盒,里面是一枚他省吃俭用、攒了许久薪水才买下的精致钻石戒指。
他提前预订了柏林大学附近一家以安静和蛋糕闻名的小咖啡馆的靠窗位置,等待着林明华。
窗外雪花无声飘落,将街景染成朦胧的白色,咖啡馆内却温暖如春,柔和的灯光下流淌着舒缓的古典音乐。
在氤氲的咖啡香气中,汉斯看着对面那位聪慧、沉静、眼中总是带着一丝书卷气和东方韵味的女孩,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一种尘埃落定般的确定感。
他谈起了东线终于平息的战事,谈起了皇帝陛下对战后重建的宏伟蓝图,也谈起了自己内心对远离硝烟、拥有平凡温暖生活的深切向往。
“明华,”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凝聚所有的勇气,目光坚定而真诚地凝视着对方的眼睛,“这场漫长的战争,改变了世界,也彻底改变了我。它让我更清楚地知道,生命中什么才是最珍贵、最值得守护的。你……你就像这柏林寒冷冬天里的一束温暖阳光,让我看到了生活除了冰冷的职责、铁血的命令之外,还有如此美好、如此令人心安的色彩。我……”
他停顿了一下,轻轻打开了那个首饰盒,钻石在灯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我想问你,是否愿意……在真正的和平降临这片土地之后,嫁给我,和我一起,在柏林,或者任何你喜欢的地方,开始我们全新的、平静的生活?”
林明华的脸颊瞬间染上了晚霞般的红晕,她惊讶地微微张嘴,看着汉斯,又看了看那枚象征承诺的戒指,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少女的羞涩,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来文化差异和未知环境的忧虑。
短暂的沉默,在舒缓的音乐中仿佛被拉长,汉斯几乎能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
终于,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声音细若蚊蝇,却异常清晰地传入汉斯耳中,如同天籁:“我愿意,汉斯。”
巨大的喜悦如同温暖的洪流,瞬间席卷了汉斯·伯格上尉的全身。
在这个充斥着权力博弈、战略算计和铁血秩序的帝国心脏,一段跨越了东西方文化鸿沟、始于一场意外邂逅的爱情,在这个飘雪的冬日傍晚,悄然绽放出了充满希望与承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