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郊外的阿德勒斯霍夫航空试验场,此刻的戒备森严程度甚至超过了测试最新型战斗机的时候。
一座巨大的机库被临时改造为会场,内部灯火通明,一张巨大的黑板矗立在中央,周围聚集了一群德国乃至中欧最顶尖的工程头脑。
威廉皇帝亲自驾临,他没有坐在主位,而是像一名教授般站在黑板前,与会者除了容克斯、霍克、亨克尔等早已名声在外的老牌设计师,更多是一些凭借皇帝亲自下达的“猎头”指令、从大学、研究所和工厂车间里被找来的、尚未完全展露头角的年轻天才:
威利·梅塞施密特:一位年纪轻轻却已自创飞机公司的设计师,以对轻量化结构和高速设计的执着着称,但也因此与官方机构关系紧张。
库尔特·坦克:福克飞机公司的后起之秀,对气动力学和实用化设计有着敏锐直觉。
斐迪南德·皮希:一位才华横溢但性格略显急躁的年轻工程师(与保时捷有亲戚关系),对高性能发动机的研发充满狂热。
以及已受邀加入的费迪南德·保时捷:他宽大的额头下闪烁着对一切机械难题的浓厚兴趣。
会场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皇帝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勾勒起来,他的线条流畅而自信,仿佛那些图形早已深植于他的脑海。
“先生们,”他的声音清晰而富有穿透力,“旧时代的战争已经结束,但新时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缝缝补补的改进,而是跨越时代的飞跃!帝国需要你们的目光,看向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
他画出了一架造型流畅、线条凌厉的战斗机草图——单翼、全金属应力蒙皮、密闭座舱、可收放起落架。
“看!这才是未来天空的主宰!不再是缠斗的蜻蜓,而是俯冲的猎鹰!”他敲着黑板。
“它的骨架,需要一种比铝更轻更坚固的合金——我们要叫它‘血隼’!它的心脏,需要一台能爆发出超过1000匹马力的液冷V12发动机!它的利爪,将不再是机枪,而是20毫米甚至30毫米的机炮!它的速度必须超过500公里每小时,升限要超越一万米!让所有现存的飞机在它面前都变成缓慢的靶子!让它所飞过的地方都充满鲜血。”
梅塞施密特和库尔特·坦克几乎屏住了呼吸,眼睛死死盯着草图,手中的笔无意识地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
梅塞施密特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坦克说:“上帝…全金属…可收放起落架…这…这能减少多少阻力!但结构强度…以及发动机要求....尤其是近500公里的时速简直闻所未闻”库尔特喃喃回应:“还有机炮…空中格斗的规则要彻底改变了…”
皇帝没有停顿,擦掉一部分,又开始画另一幅草图——一辆低矮、造型奇特、拥有大倾角装甲和修长炮管的坦克。
“而这里!”他的声音充满力量,“这是未来陆地的霸主,我们称它为‘黑豹’和‘斐迪南’!速度、火力、防护的完美结合!它们需要全新的扭杆悬挂系统来获得高速越野能力!它们的装甲必须倾斜,让敌人的炮弹滑开!”
他重重地点在炮管上,“一门70倍径的75毫米高速坦克炮和一门88毫米坦克炮,要在千米之外就撕碎任何已知的装甲!动力系统…保时捷博士,皮希先生!”他看向两人。
“电力传动?还是更高效的机械传动?我需要的是在战场上绝对可靠、能让这两头钢铁野兽狂奔起来的强大心脏!我要的不是实验室的玩具,是能碾压战场的利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装甲力量。”
保时捷扶了扶眼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手指在桌上快速地敲打着,仿佛在计算着各种参数的可能性。
皮希则眼中放光,急切地想发言,但被保时捷用眼神制止,示意他先听完。
皇帝并未停止,他甚至提到了更遥远、近乎科幻的概念:“我们需要探索火箭推进的截击机,用于短时间内拦截高空目标…还有,基于喷气原理的发动机,这可能会彻底颠覆航空业…我们还需要建立一支真正的‘战略空军’,拥有能跨越海洋进行远程轰炸的重型轰炸机…不仅仅是战争,还有和平!能够跨越大陆和大洋的远程客机,将把世界真正连接起来,那将是德意志商业帝国的翅膀!”
这些天马行空、远超时代的概念让在场的工程师们既感到极度兴奋,血脉贲张,又感受到了巨大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压力和挑战 会场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和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皇帝环视众人,目光锐利:“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狂想,是做梦,但帝国的资源将毫无保留地支持你们!钱、材料、最好的工人,都会优先供给你们!我不要求你们两年内造出来,我要求你们十年以内能做到让他出现在我们眼前,而不是存在着虚拟的图纸上。”
他当场宣布成立数个高度机密的并行研发项目(“猎人”战斗机项目、“黑豹”坦克项目、“彗星”喷气发动机预研项目、“秃鹰”远程轰炸机\/客机项目),每个项目都由他指定的负责人(梅塞施密特、保时捷等)牵头,并要求他们定期绕过官僚体系,直接向他本人汇报进展。
德国的工业巨兽,在皇帝这位来自未来的总工程师的亲自指引和强力驱动下,开始轰鸣着转向,朝着一个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技术高峰发起全力的冲刺。
维也纳,美泉宫,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的书房内气氛压抑。
他刚刚送走了一群喋喋不休、互相攻讦的匈牙利议员和波西米亚代表,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和无力。
虽然马肯森元帅的德军像麻绳一样暂时强行捆住了帝国这艘四处漏水的破船,镇压了最公开的叛乱,但民族矛盾的暗流却在高压下更加汹涌。
“多瑙联邦”的构想举步维艰,每一步改革都遭遇着巨大的阻力。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份关于国内粮食配给再次削减和经济停滞的报告,最终落在了墙上一幅巨大的意大利北部地图上。
一个危险但极具诱惑力的想法,如同毒蛇般在他心中滋生、膨胀,他屏退左右,只留下他最信任的外交顾问,然后提笔开始给柏林的威廉皇帝写一封极其重要的长信。
信中,他先是花费大量篇幅大倒苦水,详细描述了改革的艰难、国内各民族派系的顽固不化和“分离主义毒瘤”的危害,极力强调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持续支持和“振奋人心的成果”,帝国可能再次陷入分裂和内乱。
然后,他的笔锋小心翼翼地、却又无比清晰地一转:
“…我亲爱的威廉表兄,我日益感到,要转移这股足以撕裂帝国的、危险的内部压力,要凝聚起‘多瑙联邦’内所有民族那脆弱而摇摆的共识,我们或许需要一个…一个共同的、光荣的外部目标。一个能够彰显联邦新生力量与威望,并能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行动。”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斟酌用词,最终写下了那个酝酿已久的提议:
“…您所扶持建立的‘北意大利王国’,其存在本身,恕我直言,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它孱弱不堪,内部亲德势力强大,缺乏真正的独立意志,其领土与奥地利有着无法割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上的紧密联系。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范围的一部分。”
他的字迹变得略微激动:
“倘若‘多瑙联邦’能够顺应‘民意’,将其‘重新接纳’入联邦的怀抱,不仅能够为联邦赢得至关重要的出海口和富庶的波河平原工业区,更能向帝国内部所有躁动不安的民族——无论是德意志人、马扎尔人、斯拉夫人还是拉丁人——无可辩驳地证明联邦的力量、决心与扩张性!这将极大地提振士气,有效地转移和压制目前危险的内部矛盾。”
“为联邦的巩固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将是对哈布斯堡事业、对中欧同盟的稳定最有力、最直接的巩固。恳请表兄您,以卓越的战略眼光,慎重考虑这一提议,并予以至关重要的支持。”
这封信,实质上是在请求德国默许甚至支持奥匈吞并其南方的、由德国一手扶植的傀儡国,以此作为解决奥匈内部危机的“特效药”。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大胆、冒险,甚至可以说是对柏林权威的试探和挑战。卡尔一世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眼神中混合着期待与不安。他知道,这封信将决定他和他的帝国未来的命运。
在广袤而残酷的东线战场上,围绕莫斯科的巨型包围圈正在像绞索一样,一丝丝、一毫毫地收紧。
“台风-终幕”行动进入了最考验耐心和资源的阶段——系统的空中绞杀与严密的地面封锁。
空中: 阿尔伯特·凯塞林将军的第1航空队倾巢出动,如同不知疲倦的死亡之鸟,日夜不停地盘旋在莫斯科上空及周边交通线上。“金雕”中队如同高效的猎鹰群,在高空巡逻,无情地猎杀着任何敢于起飞的、数量越来越少且性能落后的红军飞机(主要是老旧的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的改型和天鹅-12多用途战斗机,牢牢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