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61章 新的盟友?多瑙联邦?

第61章 新的盟友?多瑙联邦?(2 / 2)

而在军事支持的同时,林晓亲自给焦头烂额的卡尔皇帝发出了一封长长的、措辞极其谨慎但又充满诱惑力的私人信函:

“我亲爱的卡尔表弟,

收到你的来信,我深感忧虑。我完全理解你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哈布斯堡王朝悠久的历史与复杂的构成,既是力量的源泉,在某些时候也成为一种负担。

我思考良久,或许单纯的武力威慑,如同我派出的马肯森元帅所做的,只能暂时压制症状,却无法根治疾病,古老的帝国结构,或许已无法完全适应二十世纪民族意识觉醒的浪潮。

因此,请允许我提出一个或许有些大胆的设想:这难道不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去考虑一个更加现代化、更能反映帝国复杂民族构成的联邦方案吗?

例如,一个建立在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或许可称为捷克斯洛伐克)三元平等基础之上的‘多瑙联邦’?(之前是为了暂时稳住捷克人)

每一个组成部分将在内政、文化、教育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而联邦政府则负责军事、外交和整体的经济政策。

甚至,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也提升到同等的地位,形成一个更为稳固的‘四元联邦’。

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实验,既能保持帝国的统一市场和战略力量,又能满足主要民族合理的自治渴望,从根本上瓦解分离主义的口实。

请相信,德意志帝国将是你进行这项意义深远改革的最坚定支持者,我们愿意提供一切必要的政治和经济支持,这或许是哈布斯堡王朝在新的世纪得以延续、发展乃至焕发新生的唯一道路。

你忠诚的表兄, 威廉”

这封信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卡尔皇帝及其核心智囊团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它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支持压力,也提供了一个跳出当前死局的、极具吸引力的远景,卡尔皇帝开始真正认真地思考这个将奥匈二元帝国转变为“多瑙三元联邦”甚至“四元联邦”的可能性。

他知道,这必将遭到匈牙利贵族和奥地利内部日耳曼至上主义者的拼死抵抗,但相比于帝国的彻底崩溃,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处理完这些纷繁复杂的军国大事,林晓感到一丝疲惫,但也有一切尽在掌握的满足感。他忽然想起什么,按下了唤人铃,汉斯·伯格少尉很快便出现在书房门口,军容一丝不苟。

“汉斯,那个《德意志的胜利》的纪录片项目,进展如何?UFA的波默先生和那些导演们,有没有提出什么需要协调的新想法?”皇帝靠在椅背上,看似随意地问道。

汉斯立刻挺直腰板,清晰汇报:“陛下,进展顺利,导演组希望补充拍摄一些更生活化、更能打动普通市民的镜头,用以衬托战争的宏大与胜利的喜悦。”

“例如,柏林市民自发庆祝的场景,妇女儿童迎接士兵归来的感人画面,还有重建中的工厂焕发的生机等,他们认为这能更好地塑造帝国的整体形象。”

“很好,”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宏大的叙事需要细腻的情感来填充,才能直击人心。”

他停顿了一下,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突然想起似的:“对了,汉斯,我记得你之前偶然提过,认识一位柏林大学的学者?似乎是位东方来的小姐,研究文学和戏剧的?”

汉斯的脸瞬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了,他显然没料到皇帝会突然提起这个,一时有些手足无措:“陛…陛下…是的,是有这么回事,林小姐她…她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比较文学和戏剧理论,对电影艺术恐怕…”

“噢,没关系,”皇帝笑了笑,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深刻的戏剧理论对于把握纪录片的情感节奏和叙事张力,或许大有裨益。这样吧,我给你一个任务——”

汉斯立刻立正,表情严肃起来,以为是什么重要指令。

“——代表朕,去咨询一下柏林大学艺术系相关学者对于这类国家纪录片的观点和建议,嗯…就算是…一项非正式的文化调研公务吧。”

林晓皇帝说得一本正经,但嘴角那抹笑意却越来越明显,“我看,就今天下午去办吧。天气不错,适合进行一些…启发灵感的交流。”

汉斯愣了好几秒,才完全明白过来皇帝的真正用意,一股巨大的感激和窘迫同时涌上心头,让他耳朵都红了。

他努力保持军人的镇定,大声回答:“是!陛下!保证完成任务!我…我立刻就去柏林大学咨询!”

看着汉斯几乎同手同脚、逃也似的离开书房,林晓忍不住轻笑出声,摇了摇头。

下午,阳光和煦,春风拂过柏林大学的古老院墙。汉斯换上了一身笔挺的常礼服,而非作战服,再次来到了那条熟悉的小街。

他内心忐忑,不断背着提前准备好的“公务咨询”说辞,没等多久,他便看到林明华抱着几本厚书,从图书馆的石阶上走下来。

“林小姐!”他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 “伯格少尉?”林明华有些惊讶地看着他,尤其是他过分正式的着装,“您这是…?”

“有一个…嗯…一项公务,”汉斯感觉自己的开场白无比生硬,“是关于一部帝国文化项目的纪录片,陛下…嗯…有关部门希望我能听取一些来自文化艺术领域的专业意见,以期提升作品的内涵…不知您是否方便提供一些见解?”

林明华看着眼前这位一脸认真、蓝眼睛里却藏着紧张和期待的年轻军官,再联想到他上次提到的“电影问题”,冰雪聪明的她很快明白了什么。

她忍不住低下头,扶了扶眼镜以掩饰笑意,随即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温柔而狡黠的光:“当然方便,少尉先生,为帝国服务是每个在德居民的荣誉,不过,这项重要的‘公务咨询’…需要站在街边的春风里进行吗?”

汉斯这才恍然大悟,暗骂自己愚蠢,连忙说:“哦!当然不!这太失礼了,我知道附近有家咖啡馆,那里的黑森林蛋糕据说是柏林最好的…不知道是否有这个荣幸,请您一边品尝,一边…”他越说越没底气。

“我很喜欢黑森林蛋糕,”林明华微笑着,点了点头,“而且,我对您提到的‘文化项目’也很有兴趣。”

阳光温暖地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并肩走向街道的尽头的咖啡馆。

在柏林春日的暖阳下,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旁,两名穿着沾满灰浆的工装、看似普通的“建筑工人”正倚着脚手架休息。

年长些的摘下旧鸭舌帽,擦了擦额角,目光温和地追随着不远处桌前正热烈交谈的年轻军官和东方女学者。

“很相配,不是么,奥托?”林晓皇帝低声对身旁魁梧的“工友”斯科尔兹内说。

“确实,陛下。”奥托低声回应,锐利的眼神依旧警惕地扫视四周,“像是两首不同旋律的乐章,在此刻找到了和谐。”

林晓微微一笑,重新戴上帽子:“是啊。而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这首乐曲能在稳固的帝国基石上,长久地演奏下去。”

战争的阴霾、帝国内部的纷争似乎暂时被隔离开来,而属于平凡人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未来,正在柏林春日的暖阳下,悄然展开它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