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的春天,空气中已然带上了一丝暖意,积雪融化,滋润着德意志帝国广袤的土地。
然而,在柏林无忧宫的红木书桌前,威廉二世面对的并非田园诗般的宁静,而是胜利之后更为错综复杂的棋局。
一个午后,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厚重的波斯地毯上,皇后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再次来到了皇帝的书房,她的步伐比往日更为沉重,身后跟着的,是脸色苍白、往日那股骄横之气被忐忑不安取代的皇储威廉。
数月的软禁和反思,加之皇后不间断的恳切劝说,似乎终于在这位冲动王储的内心撬开了一丝裂缝。
“陛下,”皇后先开了口,声音带着母亲的忧虑与恳求,“威廉…他有很多话想对您说。”她轻轻推了推儿子的手臂。
皇储威廉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汲取勇气。他抬起头,目光不敢与父亲锐利的眼神接触,低声说道,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逐渐变得清晰:
“父亲…陛下,我…我为我的愚蠢、轻率和刚愎自用,向您,并向德意志帝国,致以最深切、最诚挚的歉意。”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我被虚荣心蒙蔽,轻信了身边人的谗言,未能洞察全局,几乎…几乎因个人的鲁莽而损害了帝国的至高利益,动摇了国本,我深刻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恳求您的宽恕,我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惩罚,只希望能得到一个机会,用未来的行动来弥补我的过失,重新为帝国效力。”
皇后在一旁用充满哀恳与期望的目光看着皇帝。林晓(威廉二世)沉默地注视着眼前这个名义上的儿子。
他确实憔悴了许多,眼下的乌青和微微佝偻的肩膀取代了往日的神采飞扬。长时间的冷处理和政治上的孤立,看来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壁炉里木柴燃烧发出的轻微噼啪声。林晓终于开口,声音平稳而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的错误,弗里德里希·威廉,”林晓使用了他的正式名字,强调着话语的正式性:
“远非‘轻率’或‘鲁莽’可以概括,这是对威廉承上帝洪恩的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不忠,对总参谋部体系的挑战,在最危险的时刻,几乎将帝国拖入战略困境,依照任何法典,最严厉的惩处亦不为过。”
皇储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几乎要站立不稳。皇后也紧张地攥紧了手帕。
“但是,”皇帝话锋一转,语气稍稍缓和,“你的母亲一再为你陈情,而帝国此刻,在经历巨大胜利之后,更需要的是内部的团结与稳定,而非一场公开的皇室丑闻,因此,我决定给你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证明你自己的机会,但这绝非宽恕的终点。”
皇储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林晓继续说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第一,你的皇位继承顺位,即刻起降至所有合法继承人之后,第二,你将被调入总参谋部下属的军事历史办公室,从最基础的文书档案整理工作做起,你将没有朕的特许,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战略决策会议,不得对外发表任何政治或军事观点,你需要用时间,用谦卑,用沉默,去重新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霍亨索伦家族成员,如何去理解和服务于这个帝国,而不是给它制造麻烦。你明白了吗?你能做到吗?”
这几乎是将皇储彻底排除出了权力核心,打入冷宫,然而,相比于更可怕的后果,这已是恩典。皇储如蒙大赦,连忙深深鞠躬,声音带着哽咽:
“明白!我能做到!谢谢陛下!我必将谨记您的每一句教诲,恪尽职守,绝不再让您和帝国失望!”
皇后也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含泪,向皇帝投去无比感激的目光,一场足以撼动皇室根基的内部危机,终于以一种相对温和、体面的方式暂时化解,但林晓知道,这根刺是否真正拔除,还需时间的检验。
而就在德国宣布对日实施精准的战略物资禁运后不久,其效果立竿见影,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切中了命门。
日本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其视为命脉的海军造船业和依赖德国光学、钢铁、化工的精密军事工业,几乎瞬间感到了窒息般的压力。
东京证券交易所一片恐慌性抛售,三井、三菱等财阀股票暴跌,海军省和陆军省为争夺国内本已捉襟见肘的库存资源吵得不可开交。
在巨大的、难以承受的压力下,日本内阁经过激烈而屈辱的辩论,最终被迫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定。
1917年3月25日,日本驻瑞士伯尔尼的公使,紧急而谦卑地约见了德国驻瑞士的外交代表。
在一间保密性极佳的会客厅内,日本公使面色凝重地递上了一份密封的外交信函,并辅以极度谦卑的口头陈述:
“尊敬的阁下,我谨代表我国政府,转达我国天皇陛下及内阁最深刻的歉意,此前发生的不幸事件,经查实,系部分军队下层军官未经授权、极度愚蠢且错误的独断专行所致,绝非我国政府之本意,我国政府对由此给伟大的德意志帝国皇帝陛下、以及德国民众带来的惊扰与伤害,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和最深切的遗憾……”
他继续照着东京发来的冗长电文念道:“…我国政府已立即下令解散涉事的一切相关单位,并将对负有直接及间接责任的官员进行最严厉的司法惩处…我国政府重申,将完全尊重并承认德意志帝国在远东、乃至全世界的一切合法权益和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我们恳请,本着两国曾经有过的友好关系与东亚和平之大义,德方能够重新考虑禁运措施,我国愿意就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完全平等…不,在充分尊重贵国立场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性谈判…”
这几乎是日本近代外交史上从未有过的低声下气,其谦卑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被迫与西方签订不平等条约之时。
德国的强硬经济武器和毫不妥协的政治姿态,成功地迫使这个骄傲的、信奉力量的东方帝国低下了头。
消息通过加密电报传回柏林无忧宫,皇帝林晓和外交大臣阿尔弗雷德·齐默尔曼都感到一丝满意的神色。
当德国看似游刃有余地处理内部和远东事务时,它的主要盟友——奥匈帝国——的局势却急转直下,如同一艘四处漏水的巨轮,正在暴风雨中加速沉没。
战争的巨大消耗彻底拖垮了本就脆弱的经济,卡尔一世皇帝试图推行联邦制改革以缓和民族矛盾的努力,遭到了境内强大保守势力的拼死抵抗,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猛烈爆发了。
在布达佩斯,强大的匈牙利贵族议会愤怒地抨击卡尔皇帝的改革是“对圣史蒂芬王冠的背叛”,他们甚至威胁要动用宪法权利,切断对奥地利部分的粮食供应,除非皇帝放弃削弱匈牙利特权的计划。
在布拉格,波西米亚的捷克民族主义者高呼着“独立”的口号,走上街头,与效忠维也纳的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街垒再次被竖起。
在萨格勒布,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议员们则在激烈讨论着与塞尔维亚人联合成立南斯拉夫国家的可能性。
帝国已然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一封封求援电报带着绝望的语气,从维也纳的美泉宫发往柏林的无忧宫。
卡尔皇帝几乎在电报中哀鸣:“…我的表兄,帝国正在我手中碎裂!匈牙利人背叛了共同的事业,捷克人想要自立门户,南方斯拉夫人蠢蠢欲动…我需要你的帮助,看在我们两家百年同盟的份上,立刻,马上!否则哈布斯堡家族数百年的基业将毁于一旦!”
林晓皇帝深知,一个彻底混乱、崩溃的中欧不符合德国的根本利益,那将意味着战利品的流失、东方防线的巨大漏洞以及难以预测的地缘政治灾难。
他立刻召集了心腹幕僚和总参谋部官员,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他毫不犹豫地命令在东线和巴尔干战功赫赫、以铁腕着称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立刻率领数个忠诚且战斗力极强的德军师,以“协助盟友维持秩序、保障共同胜利成果”的名义,开赴奥匈帝国的关键动荡地区。
马肯森元帅的指挥部迅速设立于维也纳。德军装备精良的部队,包括几辆巨大的“狼王”重型坦克,隆隆开进布拉格和布达佩斯的街头,冰冷的钢铁身躯和黑洞洞的枪口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威慑作用。
马肯森本人则在布达佩斯会见了桀骜不驯的匈牙利贵族领袖蒂萨·伊斯特万伯爵。 老元帅的声音如同他的目光一样冰冷:
“伯爵先生,皇帝陛下(威廉二世)委托我向您转达他的期望,他期望看到一个稳定的、团结的奥匈帝国,这是中欧秩序的基石。”
“而任何试图破坏这一基石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德意志帝国利益的直接挑战,我的部队驻扎在这里,是为了确保所有人的…理性与合作。” 蒂萨伯爵面对赤裸裸的武力威胁,面色铁青,却不得不暂时收敛了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