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26章 东线雷霆与铁翼初啼

第26章 东线雷霆与铁翼初啼(1 / 2)

柏林,帝国皇宫,战争内阁会议室。巨大的东欧地图铺满了长桌,上面密密麻麻的箭头和标记,清晰地标示出德军的迅猛攻势。

壁炉里的火焰驱散着深秋的寒意,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一种压抑的兴奋。

林晓(威廉二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斯摩棱斯克的位置,那里已被一个巨大的黑色铁十字标记覆盖。

“明斯克之后,斯摩棱斯克!兴登堡和霍夫曼干得漂亮!” 林晓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目光锐利如鹰。

东线的巨大胜利是阴郁局势中唯一耀眼的光芒,暂时照亮了帝国前行的道路。

“俄国西北方面军的脊梁已经被打断!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摇摇欲坠!”

然而,他的目光随即扫向地图下方,落在巴尔干半岛。

那里,代表萨洛尼卡战线的标记依旧焦灼,而保加利亚的位置,则被一个刺眼的、带着问号的红色图钉标记着。

斐迪南一世,那只贪婪而善变的“巴尔干之狐”,在刺杀事件的阴影和帝国刻意“调整”后勤供给的双重压力下,终于坐不住了。

他的特使,带着前所未有的谦卑和一大串“诚意满满”的清单,已经抵达柏林,请求觐见。

“陛下,斐迪南国王的特使,迪米特尔·扬科夫将军,已在偏殿等候。”侍从武官低声禀报。

“让他再等半小时”林晓冷冷道,故意要磨一磨保加利亚人的傲气。

他转向一旁的军需总监鲁登道夫和总参谋长法金汉,“‘野狼’的情况?”

“古德里安上校从东线测试场发回初步报告!” 鲁登道夫眼中难得地放出光彩,他拿起一份电报,“首批十辆‘野狼-A’型(改进后的正式代号)已秘密运抵明斯克以东的前线测试区。

参与了两次小规模突击行动!表现…远超预期!” 他几乎是在朗读战报,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在相对干燥的东线地形上,其机动性完全达到设计指标!75毫米短管榴弹炮(我们称之为‘獠牙’)对付俄军野战工事和早期装甲车(如奥斯汀-普奇洛夫)效果极佳!一次突击中,一辆‘野狼’在700米距离上,一炮摧毁了俄军一个加固的机枪堡垒,为步兵冲锋扫清了关键障碍!古德里安评价:这才是真正的‘突破兵器’!他请求立刻扩大生产,优先装备东线精锐突击集群!”

“好!” 林晓用力一拍桌子,震得地图上的标记都跳了一下。

东线的进展和“野狼”的成功,是他应对一切挑战的最大底气。

“批准!立刻将‘野狼’生产线优先级提到最高!克虏伯和戴姆勒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我要在年底前,看到至少一个营的‘野狼’形成战斗力!”

“但是,陛下,” 法金汉谨慎地提醒,他的目光扫过西线地图,那里依旧被代表泥泞和僵持的蓝色阴影覆盖。

“西线的泥泞期至少还要持续一个月,即使‘野狼’性能优异,在加莱海岸那种沼泽地带,恐怕也…而且,美国人那边…”

“西线,‘海狮之怒’计划暂时搁置,但不放弃。” 林晓打断他,语气果断,“我们不能把宝贵的装甲力量浪费在泥潭里。东线的胜利果实必须抓住!告诉兴登堡,不要给俄国人任何喘息之机!持续进攻!

目标——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一线,威胁莫斯科门户!用东线的持续流血,放干俄国这头巨熊最后的生命力!”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更疯狂的光芒:

“至于美国人…威尔逊的犹豫不会太久。我们必须给他,给全世界,展示一些…更震撼的东西。”

“让协约国,让那些还在观望的中立国,彻底明白,德意志的科技和意志,无可阻挡!”

他转向一直沉默旁听,负责统筹技术研发的阿尔伯特·施佩尔(一位被林晓破格提拔的年轻建筑工程师兼组织天才):

“施佩尔!‘朱雀’和‘白虎’项目,进展如何?”

年轻的施佩尔立刻起身,他思维敏捷,汇报条理清晰:“陛下!‘朱雀’俯冲轰炸机原型机已于上周在里希特菲尔德机场完成首飞!”

他走到一块辅助黑板前,快速画出简单的三视图:

“采用全金属低单翼、固定起落架、双人座舱(驾驶员在前,投弹手\/观察员兼后方机枪手在后)。

装备最新型的Junkers L5液冷V型12缸引擎,输出功率180马力!最大平飞速度达到175公里\/小时!远超任何现役战斗机!” 他的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狂热:

“最关键的是其俯冲攻击能力!我们借鉴了海军炮弹道学,设计了独特的俯冲减速板和自动拉起装置(试验中)!理论上,它可以从4000米高度以接近70度角俯冲,在500-1000米高度投掷一枚250公斤或两枚500公斤航空炸弹,精度极高!”

“专门用于精确打击敌方坚固工事、指挥部、桥梁、铁路枢纽和…舰船!它的尖啸声,将成为敌人的噩梦!”他描绘的场景令人不寒而栗。

“175公里…俯冲…” 鲁登道夫和法金汉都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瞬间意识到了这种武器在战术上的巨大价值——移动的精准重炮! “产量!”林晓追问,这才是关键。

“初期生产线已搭建,但全金属结构工艺复杂,熟练工人短缺,月产量…目前预计不超过15架。”

施佩尔如实回答。 “太慢!”林晓皱眉,“整合资源!从飞艇工厂抽调人手!实行三班倒!我要在明年春天之前,看到至少两个中队的‘朱雀’出现在前线!”

“至于‘白虎’…” 施佩尔的表情变得更为凝重,“将‘巴黎巨炮’口径从210毫米增至300毫米,并更名为‘白虎’的计划,技术上可行,但…工程浩大。”

他在黑板上列出数据:

“炮管长度将超过40米!重量预估超过250吨!运输、组装、驻锄、弹药供应…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专门设计的超重型铁路运输平板车和吊装设备。”

“炮管寿命预计极低,可能只有50发左右,射击精度…在120公里以上的超远距离,受地球自转(科里奥利力)、风速、气压影响极大,只能进行面覆盖打击,无法精确命中点目标,预计…最早明年2月才能进行第一次实弹测试。”

“面覆盖就够了!” 林晓眼中闪烁着近乎偏执的光芒。

“‘白虎’不是用来打坦克的!它是战略武器!是用来轰击巴黎!轰击伦敦!是用来摧毁敌人的意志!告诉克虏伯,不惜一切代价!我要听到‘白虎’的咆哮,响彻英吉利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