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最后的对话(2 / 2)

“深渊”两个字,他咬得略微重了一些,那双因疾病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骤然闪过一丝属于昔日那位精明政客的锐利光芒,仿佛要穿透祁同伟沉稳的外表,直视他内心深处。

祁同伟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任何闪躲,脸上的表情是惯有的沉稳和坚定:“老师的教诲,我时刻铭记在心。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不是私器。我一定会慎独慎微,依法依规办事,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绝不敢有负汉东的百姓。”

这番话滴水不漏,是标准且正确的表态。

高育良静静地看了他几秒钟,那锐利的光芒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混合着疲惫、洞察与一丝无可奈何的落寞。他缓缓地摇了摇头,仿佛不是在否定祁同伟的话,而是在否定某种更深层次的、无法言说的东西。

“我们走的这条路……”高育良的声音变得更加飘忽,带着一种哲学式的叩问与迷茫,“从书斋到江湖,从理论到实践……充满了算计、权衡,甚至……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我在想,当年如果我只是一个纯粹的学者,留在大学里教书育人,会不会是另一种人生?另一种心境?”

这是他极少流露出的、关于人生选择的怀疑和脆弱。或许只有在病榻之上,卸下了所有政治伪装后,他才会在最为亲近和复杂的学生面前,流露出这样一丝真实的迷茫。

祁同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假设性的问题,他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高育良放在被子外面、那只略显冰凉的手。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

“老师,”祁同伟的声音低沉而充满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要将他从这种虚无的思绪中拉回现实,“您为汉东付出的心血,开创的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您现在什么都不要想,唯一要做的,就是养好身体。汉东的一切,都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我向您保证。”

他的保证,铿锵有力,更像是一种宣告。

高育良感受着手背上传来的温度,看着学生眼中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充满了权力自信和意志力的光芒,他最终只是几不可闻地又叹了口气,闭上了眼睛,喃喃道:“好,好……你办事,我放心……放心……”

这重复的“放心”里,蕴含了太多的含义,是托付,是认可,或许,也有一丝终于可以卸下千斤重担的解脱,以及对于那条他亲自参与开辟、却无法看到终点的道路的、最后的审慎。

祁同伟又坐了一会儿,低声说了一些让高育良好好休息、不要挂念工作之类的话,然后才轻轻起身,替他掖了掖被角,脚步轻缓地退出了病房。

房门悄无声息地关上。

病房里,再次只剩下高育良一个人,和那永不疲倦的“嘀嗒”声。他依旧闭着眼,眼角似乎有一点极其微弱的湿润痕迹,迅速消失在枕头上。一场跨越了师生、盟友、权力传承的漫长对话,就此落幕。一个时代,也在这一问一答、一言一叹之间,悄然画上了句号。窗外,汉东的天空,依旧广阔,但已然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