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祁同伟的布局(2 / 2)

程度知道,这是祁同伟在了解他之前一系列人事布局的后续效果,以及寻找新的布局点。他略一思索,便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整体运行平稳。之前调整到几个重要岗位的同志,都很快进入了角色,工作开展得很有力度。比如调任龙平市局主持工作的李副局长,到任后大力整顿治安乱点,上半年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龙平市排名提升了五位。不过……”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看到祁同伟投来询问的目光,才继续道:“北部的河阳市,局长老马还有一年多到龄,身体似乎也不太好,近期工作有些求稳,魄力稍显不足。河阳是连接外省的交通枢纽,流动人口多,情况相对复杂,需要一个更有冲劲、更能压得住阵脚的人。”

祁同伟微微颔首。河阳,确实是个关键点。老马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放在太平年月没问题,但在现在这个需要不断巩固、拓展影响力的阶段,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嗯,这是个问题。未雨绸缪,可以考虑接替人选了。”祁同伟的手指又在桌上敲了敲,“你有什么初步想法?”

程度知道这是祁同伟在考校他,也是给他提名推荐的机会。他谨慎地回答:“有几个人选。省厅刑侦总队的副总队长赵东来,业务能力突出,作风硬朗,在系统内威望很高;还有就是省城开发区局的局长孙海洋,年轻有为,抓改革创新的点子多。这两位,都是可靠的同志。”

祁同伟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东来是个猛将,放在刑侦一线是柄尖刀,但放到河阳那种需要综合平衡的地方,未必合适。孙海洋……太年轻,资历浅了点,压不住河阳的局面。”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全省地图前,目光落在河阳市的位置上。“河阳需要的,是一个既懂业务,又会管理,还要有足够政治智慧的人。要能稳住本地局面,还要能贯彻省里的意图,做好对外的门户。”他转过身,看着程度,“你觉得,王茂良调走之后,他现在的副手,那个叫……刘建明的副书记,怎么样?”

程度愣了一下,迅速在脑中调阅刘建明的资料。此人是王茂良的得力助手,做事沉稳,心思缜密,长期在政法委工作,对协调各方关系很有一套,确实是适合河阳的绝佳人选。而且,提拔王茂良的副手,既是对王茂良系统的肯定和延续,也便于王茂良在新岗位上继续施加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书记慧眼。”程度由衷地说,“刘建明同志确实非常合适,我这就安排人去重点考察,准备材料。”

“不急在一时。”祁同伟摆摆手,“先观察着,把基础工作做扎实。等到老马正式提出退,或者时机成熟时,我们再动。人事安排,要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另一份文件,是关于加强全省政法系统青年干部培养的指导意见。他一边浏览,一边似不经意地说:“青年干部是未来的希望。程度,你也要多留意,多培养几个像你一样,既能独当一面,又绝对忠诚可靠的苗子。将来,很多重担需要他们来挑。”

程度心中一震,知道这是祁同伟在为他更长远的未来布局,也是在点醒他要注意培养接班人,构建更稳固的权力梯队。他肃然道:“书记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指示,把培养人的工作放在心上。”

祁同伟不再说话,低头开始批阅文件。办公室里只剩下纸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程度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

站在走廊上,程度深吸了一口气。跟着祁同伟这么多年,他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位领导人的野心和布局,远比外人看到的要深远得多。他不仅仅是在管理一个省的法政系统,更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在精心布置一个宏大棋局上的每一颗棋子。从关键地市的人事安排,到跨省区域的协同联动,再到未来人才的梯队建设,每一步都环环相扣,目标明确。

而自己,无疑是这盘大棋中,目前最重要的一枚棋子,也是布局的执行者之一。程度感到肩上的压力,也更坚定了紧跟祁同伟步伐的决心。他知道,只有紧跟这位掌舵人,他才能在这波澜壮阔的棋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快步走向自己的办公室,脑海中已经开始飞速运转,如何将祁同伟关于王茂良调动、河阳后备人选以及接待邻省同行的一系列指示,完美地落实下去。这些看似具体的事务,都是构成祁同伟宏大布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

而此时,办公室内的祁同伟,批阅文件的间隙,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天色渐晚,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繁华,似乎看到了更遥远的地方。汉东,只是他的起点,一个需要精心经营和巩固的根据地。他的棋盘,远比这里更加辽阔。而所有的布局,都只是为了在那个更广阔的棋盘上,落下更有分量的一子。他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那是对未来局势的掌控欲,和舍我其谁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