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立刻领命而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指挥中心里的气氛依旧紧张。高育良在小会议室里,也坐立难安,几次想打电话给祁同伟,又强自忍住。他选择相信祁同伟。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大院里有工作人员步履匆匆,远处城市的上空,天光已经大亮,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但汉东的这一天,却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上午九点,转折点终于到来。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扛着连夜赶制出来的巨幅补偿方案公示牌,来到了现场。他拿着扩音喇叭,站到了一处稍高的土堆上,开始大声宣读经过细化的补偿方案。方案明确列出了搬迁时间表、过渡费标准、新房置换比例等具体细节,比之前模糊的承诺要具体得多,也优厚了不少。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群中大部分人的情绪明显缓和下来,他们聚集在公示牌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毕竟,大部分老百姓聚在这里,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争取利益,而不是真的要闹事。
与此同时,祁同伟派出的便衣也开始行动。他们混在人群中,巧妙地接近那几个带头者。其中两个本地“刺头”,看到公示方案后,气焰已经矮了半截,再被便衣有意无意地“点拨”几句,暗示他们适可而止,真闹大了对自己没好处,态度很快就软化了。而那个境外NGo的志愿者,还想继续煽动,却被几个“热心群众”(实则是便衣)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质问他的身份和目的,问他是不是收了外国人的钱来捣乱的,搞得他狼狈不堪,很快就在一片质疑声中溜走了。
网上的战场也同样顺利。在网信部门的强力管控下,关于此事的负面帖子和视频刚一冒出苗头就被迅速删除。几个散布谣言的网络账号被暂时封禁。省电视台的采访车也适时赶到现场,开始拍摄政府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政策、群众认真了解方案的“和谐”画面,为后续的正面报道积累素材。
到了上午十一点,聚集的人群在得到了相对明确的答复后,开始在三五成群地讨论中逐渐散去。警察和保安依旧坚守岗位,但对峙的紧张气氛已经消散。化工厂大门前的道路恢复了畅通。
“厅长,现场人群基本疏散了。主要带头人员已被我们控制,正在进行教育训诫。网络舆情平稳,未形成热点。”程度向祁同伟汇报最终战果。
祁同伟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他拿起直通小会议室的专线电话:“高书记,事情解决了。人群已散去,局面得到完全控制。”
电话那头,高育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好!同伟,干得漂亮!我就知道,交给你没问题。你辛苦了,回来我们详细说。”
放下电话,祁同伟并没有立刻离开指挥中心。他走到窗边,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俯瞰着这座逐渐苏醒的城市。这一次,他赢了,赢得干净利落。他再次向高育良,也向汉东省所有暗中观望的势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但他心里清楚,这仅仅是第一次考验。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对手,那些不甘失败的势力,绝不会就此罢休。那个境外NGo的出现,更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接下来的斗争,可能会更加复杂,更加隐蔽。
“程度。”祁同伟没有回头,喊了一声。
程度立刻小跑过来:“厅长,您吩咐。”
“那个境外志愿者,24小时监控,把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给我查清楚。另外,对全省范围内,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周边,进行一次摸排,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潜在风险点。我们要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是!我马上安排!”程度领命,眼神中充满了对祁同伟深谋远虑的敬佩。
祁同伟掐灭烟头,整了整警服。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坚毅而略带疲惫的脸上。权力的游戏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时刻睁大眼睛,握紧手中的枪,迎接下一场不知何时会到来的风暴。第一次考验顺利通过,但这也意味着,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他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高育良的办公室,准备进行详细的汇报。接下来的舆论引导、善后事宜,以及如何利用这次事件进一步巩固权力,都需要和高育良仔细商议。新的的一天,汉东的棋局,在他走出应急指挥中心的这一刻,已然进入了下一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