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 > 第160章 精彩的“表演”(一)

第160章 精彩的“表演”(一)(2 / 2)

“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我们坚持法治思维,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他提到了社会治安状况的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数据的提升,特别赞扬了政法公安系统“在复杂局面下,顶住压力,依法履职,为维护汉东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无疑是对祁同伟领导下的公安系统的公开肯定,话语虽未点名,但指向性明确。

“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方面,”高育良的神色变得更为凝重,“我们始终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坚持原则,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但同时,我们也注重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我们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是系统工程,不能搞‘运动式’,不能‘一刀切’,必须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做到宽严相济,既惩前毖后,又治病救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净化政治生态,保护事业发展。”

这一段论述,可谓绵里藏针。他承认廉政建设的必要性,但重点强调了“保护干部积极性”、“不搞运动式”、“实事求是”,这几乎是对沙瑞金、侯亮平前期工作方式的全面否定,并将其定义为不成熟的“运动式”和“一刀切”。而他提出的“净化政治生态,保护事业发展”,则巧妙地将自己的路线与更高层面的“事业发展”终极目标绑定在一起,占据了道德和理论的制高点。

汇报的最后部分,高育良将其提升到了“经验总结”和“模式探索”的高度。

“回顾汉东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些体会,或者可以称之为‘汉东实践’。”他缓缓说道,目光扫过调研组的成员,特别是那位政策研究室的张研究员,“那就是:必须坚持在保持大局稳定中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特别是敏感领域的工作。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必须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任何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激进做法,都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他稍稍提高了音调:“我们认为,这种‘稳健、有序、务实’的治理思路,符合汉东的实际,也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或许不够‘轰轰烈烈’,但贵在扎实持久,有利于凝聚最广泛共识,汇聚最强大合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整个汇报过程,高育良逻辑严密,数据详实,语气平和而自信,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支撑,将一个可能充满争议和斗争的复杂局面,阐述成了一条理性、成熟、成功的治理路径。他没有刻意攻击任何人,但通篇都在为自己的路线辩护,并为沙瑞金可能提出的“问题导向”预设了反驳的框架——那就是“不稳健”、“不有序”、“不务实”。

台下,沙瑞金面无表情地听着,但放在桌下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握紧。他不得不承认,高育良的汇报极其高明,几乎无懈可击。在这样一份以“成绩”和“稳定”为主调的汇报面前,自己那份侧重于问题和困难的报告,显得多么不合时宜,甚至有些“刺眼”。

调研组组长徐世清同志始终认真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脸上看不出明显的倾向性。但他偶尔微微颔首的动作,似乎表明他对高育良所强调的“稳定”与“有序”是认同的。

那位组织部的李副局长,则更关注高育良汇报中提到的干部队伍情况和相关数据,听得十分专注。

而政策研究室的张研究员,则对高育良提出的“汉东实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眼神中带着思考和探究。

高育良的表演,第一幕,堪称完美。他成功地设定议程,将调研的基调引向了对他有利的方向。汇报在一种凝重而又不乏赞许的气氛中结束,会场响起了礼节性的、但颇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在沙瑞金听来,却像是对他前期工作的无声否定。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失去了先手。高育良用一份无可挑剔的成绩单和一套自成体系的“治理理论”,为他赢得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