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扩大会议(2 / 2)

“瑞金书记,高书记,我谈点看法。”发言的是公安厅长祁同伟。他坐姿笔挺,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沉痛和决然的表情。

沙瑞金心中微微一沉,点了点头:“同伟同志请讲。”

祁同伟先是向沙瑞金和高育良的方向微微颔首,然后面向众人,声音洪亮而有力:“刚才高书记的通报和分析,我非常赞同,完全拥护!听了之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甚至是愤慨!作为一名在公安战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警察,我深知程序合法、证据扎实对于我们执法工作意味着什么!那是生命线,是底线,是绝对不能逾越的红线!”

他情绪显得有些激动,用手敲了敲桌子:“侯亮平同志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违规,更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向!它让我们一线执法的同志寒心啊!我们天天强调要规范执法,要注重证据链,可我们的反贪局长,却带头破坏规则,搞威胁恐吓这一套!这让我们以后怎么要求基层干警?怎么面对人民群众的质疑?”

祁同伟巧妙地将自己放在了“一线执法同志”的代表的位置上,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他继续说道:“高书记提到特权思想,我认为一针见血!为什么侯亮平同志敢这么干?就是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上面派来的,有尚方宝剑,可以不受我们汉东规矩的约束!这种思想不根除,汉东的法治环境就永无宁日!我完全赞同政法委的意见,对此事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这不仅是对侯亮平个人负责,更是对我们汉东整个政法队伍负责,对汉东的法治未来负责!我建议,省委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该处分的处分,该调整的调整,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一次深入的作风整顿活动,彻底肃清这种不良影响!”

祁同伟的发言,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将高育良掀起的波澜推向了高潮。他态度鲜明,措辞强硬,完全堵死了“稳妥处理”的可能性,直接将处理方式指向了“严肃处分”和“调整岗位”。更重要的是,他再次强化了侯亮平“上面派来”、“特权思想”的标签,巧妙地激发了部分本地干部潜意识里的抵触情绪。

有了高育良定调,祁同伟冲锋,会场的气氛彻底被点燃了。接下来,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发言的领导们一个接一个,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高育良和祁同伟的意见。

省高院院长表示:“法院办案最重程序公正,侯亮平同志的行为,确实动摇了司法公正的根基,法院系统坚决支持省委严肃处理。”

一位资深的、原本比较中立的省委常委发言:“这件事影响太坏,已经超出了反贪局内部问题的范畴,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不严肃处理,难以向全社会交代,也会严重损害省委的公信力。”

另一位分管意识形态的常委则从舆论角度施压:“现在网络上的舆情很激烈,主流民意都要求严惩。我们必须顺应民意,表明省委坚决维护法治的决心。”

甚至连省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也委婉地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强调要依法依规,维护队伍形象。

每一个发言,都像是一把锤子,重重地敲在沙瑞金的心上。他试图引导会议方向的努力彻底失败了。他发现自己几乎无法控制会议的节奏和走向。田国富低着头,在本子上写着什么,始终没有抬头看沙瑞金一眼。其他几位平时比较靠近沙瑞金的常委,在这种一边倒的声势下,也选择了沉默。

沙瑞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他环视会场,看到的是一张张或义愤填膺、或随声附和、或明哲保脸的脸。他精心布局,好不容易在汉东打开的局面,竟然因为侯亮平一次被对手巧妙设计的失误,而面临全线瓦解的危险。他现在能做的,似乎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对手,在高举“程序正义”和“法治”大旗的堂皇名义下,完成对侯亮平的政治围剿,并借此机会,极大地削弱他沙瑞金的权威和影响力。

会议,已经完全脱离了沙瑞金的掌控。汉东的天平,在这一刻,伴随着会场里一边倒的声浪,彻底地、清晰地倾斜了。沙瑞金知道,败局已定,他现在需要考虑的,已经不再是如何保住侯亮平,而是如何在尽可能不利的局面下,为自己,也为汉东未来的可能性,保留一丝火种和体面。然而,这又谈何容易?他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茶水,那苦涩的滋味,从舌尖一直蔓延到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