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 > 第101章 经济牌(二)——企业家的抱怨

第101章 经济牌(二)——企业家的抱怨(2 / 2)

又一位企业家,主营高端装备制造的宏远重工董事长赵宏远接过了话头。他的企业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对政策和市场环境极为敏感。赵宏远相对低调,与官方若即若离,但他的观点往往更能反映实力派实业家的心态。

“黄省长,我补充一点。”赵宏远语气平和,但内容同样沉重,“除了行政审批效率,我们更担心的是政策的不稳定性。最近省里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土地产权、环保合规、税务清算等,查得非常严格。我们坚决支持依法依规处理,但也希望政策能有个明确的预期。不能今天一个说法,明天又一个解释,让企业无所适从。我们企业做五年规划、十年规划,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现在这种感觉……有点像在迷雾里开车,看不清路,自然就不敢踩油门了。”

他的发言,将问题从简单的“办事难”提升到了“政策预期不稳”的更高层面。

接着,几位从事服务业和零售业的企业家也开始诉苦,提到消费市场疲软,各种检查增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对未来普遍感到迷茫。

“不瞒各位领导说,”一位大型连锁超市的老板苦笑着,“我现在考虑的不是开新店,而是在盘算着要不要关掉几家效益不好的门店,先活下去再说。投资扩张?真的不敢想。”

整个座谈会,俨然成了一场“诉苦大会”。企业家们虽然没有直接攻击省委省政府,更没有点名道姓批评沙瑞金书记,但所有的抱怨,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当前汉东的政治氛围和经济环境,让他们失去了信心,不敢投资,不敢扩张,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的言辞或含蓄或直接,但传递的信息高度一致——现在的局面,比赵立春时期更让他们感到束手束脚,举步维艰。

黄省长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耐心倾听的姿态,偶尔插话询问细节,或对某些具体问题做出解释和承诺,但面对这种弥漫在整个企业家群体中的悲观和抱怨情绪,他个人的安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他只能反复强调省委省政府稳定经济大盘、支持民营企业的决心,要求大家增强信心,与政府共克时艰。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散会后,企业家们彼此握手、低声交流着离开,脸上大多带着凝重和忧色。黄省长与几位主要部门负责人简短交流后,也面色沉重地离开了会议室。

空荡荡的会议室里,只剩下工作人员在收拾。张明仔细地整理着自己的记录,特别是那些带有强烈情绪和指向性的言论,尤其是李成功那句“门好进,脸好看,事情不办了”,以及王大陆关于“信心比黄金重要”的论述,还有赵宏远提到的“政策不确定性”和“迷雾中开车”的比喻。他知道,这些原汁原味的素材,经过适当的提炼和编排,将是一份极具分量的内参材料。

他回到办公室,关上门,打开电脑,开始字斟句酌地撰写《关于我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反映突出问题的情况摘要》。在撰写时,他刻意突出了企业家们对当前环境的普遍性担忧和信心不足,淡化了他们对过去赵立春时代某些潜规则的隐性怀念,将问题的焦点牢牢锁定在“当前政策执行层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上。他明白,这份内参的读者是沙瑞金书记,必须让沙书记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企业家群体离心离德的压力。

写完初稿,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信息,同时表述客观,仿佛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然后,他通过内部办公系统,将这份摘要发送给了自己的直接上级——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并抄送给了省政府秘书长。按照流程,这份摘要经过主任和秘书长审阅后,将会以《政务内参》的形式,呈报给省委书记沙瑞金、省长黄文德等主要领导。

点击“发送”按钮的那一刻,张明靠在椅背上,轻轻吁了口气。他拿出手机,给一个没有存储姓名的号码发去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材料已整理上报,重点突出,反响强烈。”

几乎是在瞬间,他收到了回复,只有一个字:“好。”

城市的另一端,省公安厅厅长办公室里,祁同伟看着手机上程度转发过来的信息,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笑意。他放下手机,走到窗边,俯瞰着楼下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

“沙瑞金……”他低声自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这把火,烧得是旺,但要是把锅里的饭都烧糊了,看你还怎么坐得住这个江山。听听吧,这才是汉东真正的声音。”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份带着企业家们焦虑和抱怨的内参,正像一枚精准制导的炸弹,飞向沙瑞金的案头。而这,仅仅是他反击序曲的第一个音符。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汉东省的夜晚,从未如此刻般,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