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富也站起身,走到沙瑞金身边,他看着这位比自己年轻几岁,却肩负着巨大压力的班长,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建议:“瑞金书记,您的反思很深刻。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我们是时候调整一下策略了。”
沙瑞金转过头,用询问的目光看着田国富。
田国富继续道:“节奏,或许可以适当放缓一些。这不是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高育良、祁同伟他们现在打的就是‘稳定’牌,我们如果逼得太急,反而容易授人以柄,让他们把‘破坏稳定’的帽子牢牢扣在我们头上。我们可以把步伐放稳一点,更注重策略和方式方法。”
“其次,要更注重团结大多数干部。汉东的干部队伍,绝大部分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是希望汉东发展好的。不能因为高育良、祁同伟少数人,就把整个干部队伍推到对立面。高育良在会上提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虽然有其私心,但这话本身是有市场的。我们可以因势利导,明确区分违纪违法和改革探索中的失误,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吃下定心丸。要让大家明白,反腐是为了清除害群之马,净化政治生态,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不是为了搞的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第三,舆论阵地,我们不能轻易放弃。祁同伟搞‘天网工程’,赢得了民意。我们也要找到我们能凝聚民心的抓手。比如,是否可以加大对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或者,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与腐败直接相关的具体问题,比如大风厂员工的安置补偿问题,是否可以加快推动解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反腐带来的实际成果,而不仅仅是看到‘抓人’。”
“最后,对侯亮平同志,既要保护其积极性,也要加强指导。提醒他办案要更注重证据链的完整和扎实,更讲究斗争策略,避免孤军深入,避免情绪化。有时候,迂回包抄比正面强攻更有效。”
田国富的建议,条理清晰,充满了务实的智慧。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巩固阵地、争取中间派、积蓄力量的策略。与沙瑞金初期那种大刀阔斧、摧枯拉朽的风格相比,显得更为沉稳和老练。
沙瑞金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田国富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也触及了他内心最痛苦的矛盾点。放缓节奏?向现实妥协?这与他当初的理想和决心是否背道而驰?他来到汉东,是肩负着使命的,是要彻底扭转赵立春时代留下的不良风气的。如果放缓,会不会给高育良、祁同伟他们以喘息之机,甚至让他们卷土重来?
可是,如果不调整,继续按照现在的路子硬冲下去,结果会怎样?侯亮平可能真的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干部队伍的人心可能会更加离散,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如果最终影响了汉东的大局稳定,他这个省委书记,又如何向中央、向汉东的人民交代?
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抉择。是坚持理想主义的冲锋,还是采纳现实主义的策略?是彰显“铁腕”到底,还是展现“柔韧”的一面?这其中的分寸拿捏,考验着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和魄力。
书房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墙上的挂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沙瑞金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的黑夜,仿佛要穿透这深邃的夜幕,看清汉东未来的方向。
他知道,田国富的建议可能是眼下最务实、最合理的选择。但是,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必须承认自己前期策略存在不足,必须承受来自内部(如侯亮平可能的不理解)和外部的各种压力和解读。
良久,沙瑞金缓缓转过身,脸上疲惫的神色未消,但眼神中多了一丝决断后的清明。他没有直接说是否采纳田国富的建议,而是沉声说道:“国富同志,你的意见,我认真思考。这件事关系重大,我需要再仔细权衡。另外,也请你密切关注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中间派干部的情况。还有,对亮平同志那边,你要多给予指导和支持,让他稳住阵脚,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自乱阵脚。”
田国富知道,沙瑞金需要时间来做这个艰难的决定。他点点头:“我明白,瑞金书记。您也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送走田国富,沙瑞金重新坐回沙发里,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但大脑却异常清醒。汉东的这盘棋,到了最关键的中盘。下一步,是继续猛攻,还是转而经营实地,巩固防线?这个夜晚,对于沙瑞金来说,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一个充满反思与抉择的夜晚。改革的路径,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而是充满了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后退的螺旋。能否认清这复杂的局面,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将直接决定他在汉东这场硬仗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