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李达康的余波(2 / 2)

这番话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既是安抚,也是撇清。王海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燃起一丝希望,他相信祁同伟能明白这些材料的价值。

祁同伟站起身,重新戴上帽子和口罩:“这些东西,我会看看。你要注意保密,不要对任何人提起今天的事。安心工作,组织上会全面考虑干部情况的。”

“是,是,谢谢祁厅长!我一定注意!”王海连连点头。

祁同伟不再多言,迅速离开了这个小卖部,黑色的奥迪无声无息地驶离了月亮湾这片是非之地。

回到省公安厅自己的办公室,祁同伟反锁了门,才仔细翻阅起王海提供的材料。他看得很快,但关键处都记在了心里。材料很详实,尤其是沙瑞金在省委会议上关于“加快推进”、“打破常规”、“限期完成”的强硬指示,与现在强调“稳妥有序”、“尊重民意”的公开表态,形成了微妙的对比。虽然可以用“不同阶段有不同工作重点”来解释,但如果操作得当,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沙瑞金“言行不一”、“为树立权威而否定前任、不顾实际”的观感。那些偏低的补偿标准和简单的拘留记录,更是可以点燃群众不满情绪的火星。

祁同伟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沙瑞金啊沙瑞金,你想当一代明主,想彻底洗刷掉李达康时代的印记,哪有那么容易?李达康虽然人走了,但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他那些被边缘化的旧部,他们心中的怨气,就是我可以利用的武器。你想用“程序正义”和“群众路线”来束缚侯亮平,来占据道德制高点,我就用你亲自参与推动的“月亮湾”项目,来反将你一军,让你也尝尝被“程序”和“民意”反噬的滋味。

他没有急于行动。现在还不是时候。专家团还在汉东,侯亮平虽然受挫,但并未放弃。沙瑞金引进外资项目受挫的负面影响才刚刚显现(承接第90章伏笔)。他需要等待一个更佳的时机,一个能让沙瑞金焦头烂额、无法兼顾的时刻,再抛出这个“炸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他拿起内部保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程度,你来一下。”

几分钟后,程度悄无声息地走进办公室。

祁同伟将那个文件袋推给程度,语气平静:“这些东西,你看看。找个绝对可靠的人,以民间调研的名义,再去月亮湾深入了解一下情况,特别是那些补偿不到位、对安置不满的群众,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记住,只收集情况,不做任何表态,更不允许暴露身份。所有的材料,都要做成客观的民情反映,越扎实越好。”

程度心领神会,接过文件袋,看都没看就塞进了自己的公文包:“明白,厅长。我会安排最稳妥的人去办,就像记录天气一样客观。” 他知道,祁同伟这是在为下一场可能的舆论战或者更激烈的较量准备弹药。这把火,现在只是收集火种,何时点燃,以何种方式点燃,需要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程度离开后,祁同伟走到窗边,俯瞰着繁华的都市。李达康的余波并未平息,它只是潜藏在水底,等待着搅动风云的机会。而他祁同伟,就是那个最擅长利用暗流的人。沙瑞金希望风平浪静地推行他的理想,但汉东这潭水,早已深不见底,暗流涌动。他轻轻自语:“达康书记,虽然你我不算一路人,但你留下的这份‘礼物’,我暂且收下了。说不定,它能帮我给这位新来的班长,好好上一课,什么叫做汉东的复杂性。”

夜色渐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每一盏灯背后,都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角力。月亮湾的沉寂,只是风暴来临前另一种形式的喧嚣。祁同伟知道,他手中的牌,又多了有力的一张。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扮演好那个“顾全大局”、“稳健实干”的公安厅长,耐心等待,等待对手出错,等待那阵足以让他乘风而起的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