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沉吟片刻,认真回答:“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为我来自基层,了解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所以我深知‘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七个字的分量。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无论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还是像今天这样的公益活动,最终落脚点都应该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脱离了这一点,任何工作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又有一位记者问:“祁厅长,最近汉东的反腐败斗争备受关注,您如何看待反腐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但祁同伟回答得滴水不漏:“反腐败和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清除腐败分子,净化政治生态,本身就是最大的民生,因为它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又能从根本上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两者必须统筹推进,不可偏废。”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回了今天的主题:“比如我们公安厅,一方面要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包括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关爱弱势群体。今天这个活动,就是我们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的一种具体体现。”
他的回答,既符合主流基调,又隐隐强调了自己“立足本职、服务民生”的务实形象,与反贪局那种“只破不立”、“四处出击”的调查员形象形成了微妙的对比。
第二天,汉东省乃至全国多家主流媒体,都在重要版面或时段报道了这次活动。
《汉东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初心”:从寒门学子到人民卫士,知识改变命运,奋斗回报社会》。
汉东卫视的晚间新闻用了近五分钟的时间报道,镜头捕捉了祁同伟动情讲述、与学生亲切交流的大量细节,配发的短评称赞其“展现了新时期高级领导干部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
几家颇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也在首页推送了相关新闻,标题多为《祁同伟夫妇捐资百万助学,勉励学子“奋斗成就未来”》、《铁汉柔情:公安厅长的慈善课》等。
网络上,相关的讨论也热闹起来。在程度等人隐秘的引导下,舆论呈现出预期的效果:
“这才是我心目中领导干部该有的样子,有血有肉,不忘本!”
“比起那些天天喊着口号、到处查人的,祁厅长这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的更接地气。”
“说实话,祁厅长这番话说到我心坎里了,穷人家的孩子,除了拼命读书奋斗,还能靠什么?”
“看看人家,一边狠抓治安,一边不忘助学,这才是真正的担当。某些部门是不是也该想想,除了查问题,还能为地方发展做点什么?”
当然,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质疑“作秀”、“钱从哪里来”,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更多正面评论所淹没,或者被引向了对“慈善行为本身应受肯定”的讨论,避免了对祁同伟个人的直接攻击。
省公安厅厅长办公室里,祁同伟浏览着程度送来的舆情简报,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效果还不错。”程度低声说,“尤其是您讲个人那段,反响很好。很多基层干部私下都说,祁厅长是实在人,干实事。”
祁同伟放下简报,目光投向窗外,缓缓说道:“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侯亮平他们盯着的是卷宗里的条条款款,是过去的旧账。而我们,要始终看着前方,看着人心,看着未来。这才是根本。”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告诉和反贪局对比。我们要的是润物细无声,是占据道义制高点,而不是打口水仗。”
“明白。”程度点头,“接下来,关于那个刘庆祝的讯问记录……”
祁同伟摆了摆手,打断了他:“那个不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火候还没到。”
“慈善家祁同伟”的形象,通过这次精心策划的活动,成功地投射到了公众面前。这是一步阳谋,一步旨在争夺舆论支持和道德高地的妙棋。它看似与激烈的反腐斗争无关,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很多人对这场斗争的观感,为祁同伟和高育良一方,披上了一层难以撼动的“正当性”外衣。而侯亮平那边,则在不自知中,被衬托得有些“不近人情”和“只破不立”。这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天平已经开始微微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