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副局长接过话说:“这是实际,现在的城建园林已是园林绿化行业的一张金字招牌,跟我们绿化处也不遑多让了。”
李华继续说:“但是,人员身份问题是个大难题。公司绝大部分骨干都是系统内的,脱钩脱得他们的干部机关事业编制都没有了,没人会安心干的。”
“那确实”郑局长点点头,问道:“这个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不?”
李华迟疑了,其实早几天,他到城建档案馆就公司要脱钩的事与姚辉聊了很久。姚辉给他很多建议,其中最核心的是公司搞股份制改造,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单位,以后公司的人都是合同制的员工,合同期内在公司工作领取薪酬,跟他们事业单位的身份无关。到目前,李华才想到个大概框架,也没有有完整的思路。
“我也没有好的办法,不过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这事,有几条思路,不知可行不。”李华试探着说。
两位局长不说话,只是看着他,等着他下文。
“一、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局里或局工会代表机关职工在公司占一定股份。公司现有的员工也可占一定的股份,还可以吸纳社会股本,这样局里就完成了脱钩。二、系统抽调的职工愿意留在公司的,与改制后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原单位可以采取停薪留职的方法保留他们的编制,他们身份以后跟公司没有关系,纯属在公司干活领取报酬。”李华现在想到的也只有这些,说完看着郑局长就不做声了。
郑局长听完沉吟一会才微微颔首:“嗯,你的想法不错,你先搞个公司股份制改革的方案来,局里研究研究,等正式脱钩文件下来,到时看可不可以这样搞。”
毕副局长接过话来:“小李子,这事不急,局里的意思是未雨绸缪,先有个准备。现在最要紧的是稳定大家情绪,公司经营不要有大的波动。”
“我知道。”李华点点头。
郑局长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水,看了看李华接着说:“第二件事是你个人去留的事,邢主席走之前跟我反复交代了,当时要你下去搞公司,局里党组是开过会的,三年过了就要回来当科长或是到下属单位当一把手,正好局里园林科老朱下个月就到点了,我的意思你回来接这个位置。想听听。你的想法,”
听到不是贺莲和甜甜的事,李华紧张的心放下来了,可这个时候回局里,公司怎么办?李华的大脑飞速地运转着:按局里的安排回局里当科长,将是自己仕途高光时刻的开始,局里好多人熬到退休才勉强有个正科级待遇,自己才26岁,不出意外的话,前面的路将是一片坦途,风光无限。可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创立的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假以时日,一定会发展成为建宁市园林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就这么放弃,自己委实舍不得。
我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