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李华并没有就个人的去留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面对郑局长的诘问,只好说还要考虑考虑。郑局长可能也理解他为难,就给了李华三个月时间考虑,还说老朱的位置等不了好久。
回到公司,李华将郑局长的话转告给几个部门负责人,众人也是各抒己见,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应该趁此机会回单位,保住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以后论资排辈也能混个一官半职;有的则认为公司发展前景广阔,这几年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天地。
李华心中明白,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要深思熟虑,不能盲目行动。他决定先放下个人去留的问题,集中精力应对公司即将与城建局脱钩的挑战,先考虑好公司股份制改革方案,以期公司能够平稳过渡。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华开始着手准备公司股份制改革的方案。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专业人士,并与公司几个部门负责人反复讨论和修改,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最终定稿还得等着局里通知。李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公司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和责任,每当看到公司员工们忙碌的身影和听到他们对公司未来的憧憬时,李华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自己回不回局里,就并不是那么好决定的。
刘芳第一个打电话劝他回局里,说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贺莲也如出一辙地要他回局里当科长,说李华这几年下海搞公司,钱也赚了,见好就收,以后官越当越大,甜甜长大了也有个依靠。
真正决定搞公司不当局里的科长却是在牌桌上决定的。
那天下班后,李华没有回到河西的家,而是去了体育路上的好友茶楼。去年下半年他花了二十多万在河西滨江小区买了个160平米的房子,又花了十多万装修好就搬过去住了,两个哥哥晚上也住在那。
李华到好友茶楼是去打牌的。下海后,李华逐渐迷上了打牌,打的是梅城老家那种字牌,这个叫碰胡的字牌在建宁市很流行,一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牌搭子也就是陈阳、姚辉,还有谭阳、熊锋几个,比较固定,一般不会和外人玩。陈阳是李华江南大学的正宗师兄,同系同专业,早他一年毕业,在建宁市计委待了几年,李华下海的那年调到市政府秘书科工作,现在是分管城建工作副市长的专职秘书。陈阳老家也是梅城的,老乡加同学,李华下海后,没少找他帮忙。今天的牌局就是他召集的。
李华进包厢的时候,大家都到了,陈阳、姚辉、熊锋各占一方,已洗好牌在等他。
见他进来,陈阳指着朝向窗户的位置说:“财大气粗的李总哟,对着窗,好看美女哟。”陈阳别的方面都好,就是有点好色,开口闭口就是美女艳妇之类,去年,勾搭上一个少妇让结婚两年的夫人发现,还临时火急火燎地要李华去他家做工作。
李华也打趣地回了句:“对着窗,输光光,陈大处长是要我输了钱好跳楼吧。”
这时,坐在上手的姚辉开口了:“还啰嗦个鬼呀,上桌,这点钱你李总会看在眼里。”姚辉去年结的婚,老婆竟是城建局郑局长的小女儿郑艳,也不知这个“经济学家”到底用什么样数据模型给“计算”到手的。
李华笑了笑:“哪里哪里,我也是小本经营,经不起大风大浪。”
牌局开始了,大家都不说话了,专心致志地碰牌吃牌听牌胡牌。
没过多久,李华连放了几个炮,刚刚放给熊锋“四碰连胡”,一下子出去三张蓝票票,不由地有些泄气:“手太硕了吧,才几盘,就一千多了。”
熊锋笑嘻嘻地边收钱边说:“你就别谦虚了,谁不知道你有的是钱!你现在是建宁市园林行业的后起之秀,连局里那些老顽固都对你刮目相看。”